在杭州警队
有一群特殊教师
他们的教案写满实战经验
他们的课堂遍布训练场与街头
当警徽遇见师道
他们用责任教导责任
用守护传递守护
这个教师节
走进六位警营教育者的别样课堂
彭 亮:从讲台到警营
他的无人机课堂永远在升级
彭亮放下教鞭七年
却放不下教学的热忱
直到警用无人机的旋翼声
再次唤醒他的教师身份
2018年
特警支队组建无人机兴趣小组
曾是科技课教师的彭亮
成了不二人选
从航模到警用无人机
他从零起步
啃下通信原理、航空气象学
把教师功底融入警队教学
“这些年在基层的锻炼
对我来说是珍贵的财富
许多时候
我能梳理出传统工作方法的优劣势
并用无人机这样的现代手段做结合
触类旁通
其实和学校教学有相似的地方”
如今彭亮一年授课近两千人次
课件每几个月就要更新
去年还没有的AI内容
今年已成教学重点
他说
警队教学没有现成教材
“学”比“教”更重要
于是建群分享行业动态
邀请大学教授授课
带着团队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
从初中课堂到警队训练场
改变的是身份
不变的是传道授业的初心
宓 丹:从马路骑手
到三千弟子的安全引路人
六年前
宓丹还是杭州交警路面执勤中队里
一名热爱摩托车的普通民警
每天与摩托车为伴
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车是'活'的,你只有懂它
它才会听你的"
凭着对机械的天生敏感
和刻苦的自我训练
他成为处理紧急勤务的
坚实力量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
杭州交警铁骑队伍的
扩编和专业化建设时
支队急需一批具备实战经验的教官
来系统培训新队员
有着出色驾驶技术和冷静头脑的宓丹
被选入教官团队
成为了警务摩托车驾驶技能教官的一员
从自己会骑,到要教会别人骑
这条路并不好走
"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
而是怎么教"
他把自己20年经验
一点点拆解复盘
如何在高流量路段穿行
如何在湿滑路面制动
如何在勤务中保持专注
他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螺旋进阶式的课程设置
和阶段性测试
不断强化学员的风险预判
和突发状况处置能力
让安全成为肌肉记忆
甚至利用暴雨等恶劣天气
进行实战化训练
让学员真正掌握驾驶技能
六年来
他累计培训3400多课时
培养转岗中队干部12人
新入职民警20余人
新入职辅警铁骑3000余人
每个数字背后
都是沉甸甸的安全责任
如今
他带教的很多学员
已成长为各大队的铁骑主力
在疏堵保畅、应急处突一线
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是他最自豪的事
从骑手到教官
变的是身份
不变的是对安全的坚守
他用引擎轰鸣声
谱写着安全的乐章
童利建:徒手夺刀教官的实战教学法
2021年5月
淳安一起绑架案现场
童利建徒手握住尖刀
救下11岁男童
这样的“豁得出去”
只是他教学理念的延伸
“训练场上多流汗
实战现场少流血”
这是童利建最常说的话
16年特警经验
化作模块化教学
模拟实战、红蓝对抗
让训练无限接近真实
2023年杭州亚运会
童利建独自承担300余人培训
连续90天无休
编写《亚运安保实战指引》
确保零差错
童利建注重心理建设
将“三能”要求融入教学
很多学员后来表现出色
都说:是童教那堂课
让我学会了临危不乱
在同事和学员的印象中
“身体力行”是童利建
作为教官最大的标签
“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
怎么要求别人去做?”
这是童利建常挂在嘴边的话
也是他15年教官生涯的真实写照
从巡特警调任千岛湖派出所后
他主动带头
坚持以巡特警的标准坚持每日长跑
还倡议民辅警每天坚持跑三公里
半年时间,全所警务技能考核
优秀率提升30%
从特警到派出所教导员
变的是岗位
不变的是以身作则的担当
丁晓光:枪管立弹壳的“魔鬼教官”
心里藏着柔软
训练场上的一声吼
让整个场地瞬间寂静
十多位警员屏住呼吸
手中的防暴盾牌微微发颤
58岁的丁晓光目光如炬
扫视着每一位学员
"力度不够!准度不行!"
他的吼声让所有人绷紧神经
这样的场景
已经持续了二十年
从2005年结束22年军旅生活
转业到临平公安巡特警大队那天起
他就把军营的严格带进了警队
弟子雷云彪至今记得
第一次参加训练时的场景
丁教官把三枚弹壳
立在他的枪管上
"纹丝不动坚持五分钟"
那天训练结束后
他的手连吃饭都在抖
更"魔鬼"的是
就在他专注瞄准时
丁教官会突然制造声响
模拟各种突发状况
"就是要让你们
在混乱中保持冷静"
丁晓光说
这样的严苛训练
让不少警员偷偷哭过
但丁晓光从不降低标准
"特警是公安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身后就是老百姓
没有退路"
然而下了训练场
这位"魔鬼教官"却变了个人
若是课上骂得狠了
他会私下找学员谈心
年轻警员身体不适
他主动替岗执勤
这种"家长式"的关怀
让警员们渐渐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如今,丁晓光培训过的警员
已达千余人
一些徒弟已经成为业务骨干
有些也走上了教官之路
雷云彪现在也能独立带队培训
他说:"很多地方
我都还需要向师父学习"
在涉足无人机领域时
这位"魔鬼教官"主动当起学员
"虽然穿越机我还飞不好
但总要试试
不能老揣新鞋走老路"
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训练场上
丁晓光的吼声再次响起
这声音里
藏着对职业的敬畏
对平安的负责
以及对下一代最深的期望
叶金兴:基层派出所的“筑梦人”
在萧山区宁围派出所
叶金兴是新警的“筑梦人”
从警21年
他用行动诠释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叶金兴建立警情回访机制
从群众反馈中“找茬”
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整改清单
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面对疑难案件
叶金兴总是冲锋在前
跨省抓捕连夜驱车七百里
蹲守至凌晨抓获嫌疑人
用丰富经验破获僵局
他最创新的是
引入AI警情模拟系统
内置17类警情场景
通过沉浸式模拟
强化民警处置能力
叶金兴为每位新警配备双导师
业务警师与政治警师
要求警师“三强三传”
警徒“三思三创”
实现“三年成骨干”目标
点击播放视频
从筑梦到传承
叶金兴用21年坚守
成为民警心中
最亮的领路人
沈惠良:双料教官的精品课
沈惠良是拱墅公安特警突击队员
也是无人机飞手
更是市局优秀教官
在比武擂台与教学课堂双赛道
践行着为战而教的使命
2024年以来
他累计授课1500余人次
通过“一对一”指导
“点对点”演示
提升着民警实战技能
沈惠良深知
教官先过硬
学员才能强
于是苦练本领
获得全市射击第一
全省无人机投送第四
他开发
《无人驾驶航空器现场处置要领》课程
将实战案例融入教学
根据反馈动态调整方法
坚决杜绝训练与实战脱节
94年出生的沈惠良
用扎实业务功底
创新教学方法
诠释着新时代教官的担当
警营中的师者
用汗水浇灌安全的种子
用坚守传递责任的重量
他们不在三尺讲台
却在更广阔的天地间
书写着别样的师者情怀
在这个致敬师恩的日子里
让我们记住这些藏蓝身影
他们既是人民的卫士
更是警队的筑梦人
让安全与使命
在一代代警员手中
接力传承
向所有警营教育工作者
道一声: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