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9100X/2024-002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杭州市公安局 | 发文日期: | 2024-06-17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文件编码: | 杭公办提〔2024〕39号 |
吴佳盈委员:
您在市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警惕“互助群”变味为“约死群”的网络隐性问题的建议》(政协提案265号)收悉。经商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现答复如下:
当前,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大,直接标有“约死”“自杀”等字样的社交群组大幅减少,但一些名为“互助”“疗愈”的社交群组却逐渐成为诱导轻生行为的温床,存在变味为“约死群”的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您提出的建议,有利于完善相关案事件预警处置机制,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和群众依法用网意识,对维护良好网络生态、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权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十分赞同。
近年来,针对自杀倾向群体利用网络聚集、“约死”、实施自杀准备等行为,我局高度重视,持续跟踪相关行为变化趋势,研究落实了一系列治理救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不断加强网络平台监管。一是管好本地网络平台。深入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督导本地互联网企业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积极落实信息内容安全审核制度,及时处置违法有害信息,全面净化网络环境,大力清除滋生自杀情绪的网络土壤。二是强化有关信息巡查处置。在严格落实网络平台各项监管措施以外,针对自杀、“约死”警情逐渐增多的现实情况,我局不断加强公开信息巡查,一旦发现相关信息,第一时间部署有关平台依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本地网络平台上相关信息的出现率。三是联动网企开展正向宣导。联合本地互联网平台,开展情绪情感引导、正向案例宣导、法律法规宣传,对潜在“自杀”“约死”行为给予正向宣导,影响、改变其错误认知。
二、持续提升发现处置能力。一是开展特征分析及应对研究。每年对全市自杀情况,特别是学生自杀事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逐一回溯、逐案分析,总结行为特征、人员背景,形成自杀倾向人员图谱,为后期发现相关人员打下基础。同时,对“相约自杀”中部分人死亡、另一部分人未能结束生命的情况进行法律研究,为公安机关是否需对未死亡的人员追究法律责任做好法律适用储备。近几年,杭州多起相约自杀案件中,均未见实施帮助的行为人或有作为义务的人未死亡案例,故无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况。二是探索应用自杀预警。基于前期对自杀样本及自杀进程的理论研究,指导网络平台研发自杀风险预警模型,及时预警干预自杀行为,特别是学生自杀行为,逐步形成立体化、数字化学生生命安全防护网。三是积极伸出生命援手。我局高度重视自杀警情处置,对内建立自杀预警多警种合成处置机制,对外与教育部门、学校紧密联动,建立学生异常情况应急响应处置机制,近年来已成功挽救83名学生。
三、积极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一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公安、教育、新闻出版、卫生健康、网信等部门开展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升网络素养。积极开展“护苗”专项行动,倡导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清理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出版物和网络信息,不断营造健康和谐网络空间。二是创造推出助力成长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动创作出版制作和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动漫短视频等优秀文化产品,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生命观和价值观,常态化开展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公益宣传,培育未成年人内心的成长正能量,增强其抗压能力和社会辨别力。三是持续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会同宣传、教育、文旅、城管等部门持续整治中小学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加强对密室逃脱、剧本娱乐、电竞酒店、点播影院等新业态的监督管理,防范不良内容信息侵蚀未成年人思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深化工作举措,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本地网络平台的安全监管和自杀警情处置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深化网络平台监管。持续开展网络治理专项行动,依托“网络执法会商厅”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对违规网站平台以及各类违规信息的处置,督导本地互联网企业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防范出现“约死”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压缩相关有害信息传播空间。
二是推动处置闭环建设。不断完善干预闭环,建立跟踪对接机制,做实做细风险闭环;高度重视自杀死亡警情处置,做到深挖细查,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未死亡人员依法严厉惩处,形成威慑效应,实现有效防治。
三是培育提升网络素养。协助市委宣传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工作力度,打造系列网络微课精品课程“E课起步”,充分调动公检法司、心理咨询、教师力量和网络普法达人队伍,讲好网络普法课程,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分析具体案例、分享所见所闻等,常态化开展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公益宣传,带领学生了解网络陷阱、网络安全等知识,帮助养成良好的网络素养和健康上网意识,扣好安全上网的“第一粒纽扣”。
最后,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