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执法 | >> 行政执法公开 |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和工作要点 |
2022年,市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持续打造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金名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市委市政府法治杭州工作任务细化分解,纳入到年度公安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目标要求、进度安排,与公安业务工作融合推进。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推进法治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学法规定,开展集体学法18次,主持党委会研究法治建设议题6个,对公安法治工作批示45次,批办信访案件262件。实体运作“一把手”任主任的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牵头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共召开委员会会议118次,及时解决法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二)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疫情防控,完整准确高效落实疫情防控阶段性要求,组建市区两级百支流调战队,研发“四码一屏”、流调排查应用等数字防疫工具,以快制快完成阳性病例流调,排查密接26.2万人次,助力全市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控制疫情。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市委市政府“稳进提质”大局,出台公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50项措施、服务保障稳住经济大盘25项措施、32项便民服务措施,全面构建起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格局,全年网办量超4600万次,比例达86.1%,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发改委专栏刊登。严打违法犯罪,坚持以最硬的“拳头”保民安护民利,“四专两合力”防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强势整治“环食药”领域违法犯罪,统筹开展除险保安、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和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营造持续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全力推进公安数字法治。贯彻省市数字化改革及省厅“公安大脑”建设部署,聚焦“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目标,上线运行、迭代升级40余个重大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法治建设。其中,主导建设的智慧安保指挥平台、大型交通枢纽协同智治应用,有力提升重点部位数字化治理能力,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案件码应用,实现对犯罪嫌疑人全办案周期的数字化监管,获评“全省数字法治好应用”;涉网新型犯罪预防应用,构建起电诈预警、劝阻、拦截、处置闭环,助力全市电诈案件立案数、案损量同比双下降;互联网远程办案平台,有力破解疫情常态化下远程取证难题,为民警提供远程取证服务4000余次,大量节约办案经费。
(四)全力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坚持规范制度先行,聚焦疫情防控、涉企案件等重点执法领域制定执法细则,针对常见公安执法执勤场景编制执法言行指引,积极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语言+行动”执法规范体系。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对2件提交市政府审议、1件市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开展合法性审查,对19件存量规范性文件开展清理,对1件提出废止意见。坚持强化内部执法监督,高效运行“智慧法制平台”,每季开展执法质量考评,采用常态巡查和突出顽疾整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涉案警情大体检、重点案件大排查、涉案财物大起底、执法安全大检查“四大行动”,及时消除执法隐患。坚持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年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5.3万余份,推送案件进程信息26万余条;把行政复议诉讼作为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复议应诉工作质量,市局本级及直属部门未发生复议撤变、诉讼败诉案件。
(五)全力推进执法方式改革创新。推行柔性执法,出台工作指引,推出治安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出入境管理领域46项轻微违法不罚事项,升级交通管理“优驾容错”措施,免罚事项拓展至15项,打造“刚性+柔性”谦抑执法样板。推行“互联网+监管”,依托全省平台,设置公安机关检查事项5项、任务634个,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16765次,公安机关检查事项覆盖率、任务完成率均达100%,掌上执法率达99.97%。坚持“一件事”理念,会同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设置联合监管事项8项,参与跨部门抽查任务189个,跨部门监管率同比增长6.41%,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推行集约办案,高效运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刚性落实派出所刑事办案负面清单机制,深化政法一体化单轨制办案,逐步形成专业集约、快慢分道、政法一体的现代执法办案模式。年内,全市业务警种办案率达69.9%,行政、刑事案件快办率分别达76.7%、26.4%,单轨制办案率超95%。
(六)全力夯实法治建设基础。提档升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健全中心运行机制,拓展中心服务功能,富阳中心上榜66个全国“建设运行成效突出”中心,“线上+线下”的执法监督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三能”标准锻造优秀执法队伍,出台宪法宣誓仪式规范,组织3批次1486名新晋职干部、188名新入职民警开展宪法宣誓;聚焦实战需求,组织开展“红蓝对抗”演练、执法技能培训、法律应用能力比武等活动25期,覆盖民警9000余人次;落实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年负责人出庭应诉177案次、出庭率100%。加强普法宣传,高标准建设白塔禁毒教育馆、反诈专列专线等普法阵地,高规格组织“宋韵清河坊·无毒云共享”“全国交通安全日”系列宣传活动,高频次举办网络安全、电信诈骗等专题普法讲座200余场,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理念仍待提升。个别警种和民警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薄弱,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能力不强。比如,在办理一些团伙性、涉众型案件中打击不够精准,执行宽严相济司法政策有一定偏差;个别案件办理存在办案拖拉,忽视社会效果,以致引发复议诉讼和信访投诉。
(二)执法机制仍待优化。刑事执法方面,虽然警种为主、派出所为辅的办案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但不少地方配套机制尚不完善,警种与派出所之间还未全面形成协作合力;行政监管方面,存在不同警种、不同层级的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跨部门联合检查、信用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的成效发挥还不明显。
(三)法治基础仍待夯实。重大行政决策、公平竞争审查存在法制部门单独承担情况,缺乏内部统筹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覆盖面有待拓宽,仍然局限于行政处罚领域,尚未覆盖到行政强制、行政检查;法制机构设置未实现警种全覆盖,法制部门力量配置比较薄弱。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一)持续健全执法制度指引。围绕“亚运”安保,聚焦交通运输、危化物品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大制度供给,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编制亚运安保执法手册,完善覆盖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执法指引,形成执法规范体系。
(二)持续夯实规范执法基础。聚焦执法能力短板弱项,攻坚补强业务警种监督指导、中层干部主办案件、法制民警审核把关和一线民警日常执法四种能力,夯实规范执法基础。推行中层干部办案负面清单,落实市局季考和分局、县(市)局双月考常态法律知识测试,打造高素质办案梯队。
(三)持续优化执法监督管理。深化执法监督管理闭环,线下实体运作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线上迭代“智慧法制平台”,推广运行执法管理标准化体系,提升执法监督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四)持续优化执法方式方法。落实柔性理性和包容审慎执法机制,抓好“首违不罚” “轻微不罚”“优驾容错”等工作举措落地,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引导民警转变执法方式,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