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疫情当前,警察不退,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临安交警冲锋一线,全警投入到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在疫情防控前沿,一群年过半百的“60后”老民警用责任和担当、忠诚与坚守,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一名老党员、老民警的奉献和担当。
胡建军: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是一名敬业爱岗的交警,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暴雨、大雪、泥石流、台风,高温......这些危急时刻都有他的身影,用快门记录每一个真实瞬间,用照片述说每一段警察故事。他就是交警综合中队民警胡建军,今年60岁,从警41年,党龄36年。
这一次,他成了照片中的主角,还有4个月就要退休的他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他毅然决然奔赴集中隔离酒店,和年轻民辅警们一起坚守在抗疫一线,“我是老党员,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守好安全门。”他说道。
集中隔离点的执勤工作不分昼夜,重复而繁琐,容不得半点马虎。胡建军深知重担在肩,隔离点就是战场,守好隔离点的安全就是他最大的责任,此时的他早已将年龄抛之脑后,24小时严阵以待,高效处置各项问题已是常态。在隔离点,经常会遇到隔离群众提出各种诉求,面对群众的顾虑和诉求,胡建军和同事们一起耐心解释,细心讲解,一个个化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的顾虑。
胡建军患有高血压,需要每天吃药,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经常劝他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累。他总是笑着说:“我每天按时吃药,没事的。”这一天,他妻子带着刚满1周岁的孙子来给他送药,隔着远远的距离,孙子扑着要抱抱,胡建军摆着手说:“不能抱抱,爷爷这里危险。”孙子“哇”地哭出了声,只能隔空抱抱抚慰想念之情。
照片定格了他矍铄的背影,也映出了那颗从未改变的初心。
吴健:用心用情服务每一位群众
临安G29国道汪家埠段的防疫检查点,是临安的“东大门”,连接着临安与余杭,日均车流量约1.8万辆,占了总入临流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这里,交警青山中队民警吴健用心用情、贴心热情服务每一位过往群众,全力保障检查点的安全与畅通。
今年58岁的吴健,从警26年,党龄35年,是一名老党员、老民警。96年从部队转业回来后,他加入了公安队伍。26年公安工作经历,接触过的群众千千万,他深谙群众工作的核心是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心用情帮他们解决困难。
今年3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吴健主动请缨奔赴防疫检查点,位于工业园区的汪家埠段防疫检查点,过境车辆大多是重型货车,防疫工作既关键又繁重,按照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的工作要求,吴健带队坚守在检查点,落实交通查控任务,应对日均过万的车流量,24小时运行,一一核查健康码和行程码、测量体温,还时常会遇到不配合、不理解的货车司机,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其实货车驾驶员也不容易,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他每次都耐心倾听驾驶人的诉求,递上一个面包或者一瓶矿泉水,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安抚他们不安、焦虑的情绪,耐心解释防疫政策。
吴健的左耳以前动过手术,长时间听车辆的轰鸣声会导致耳鸣和头晕,执勤以来他却从来没和任何人提起,他说:“我当过兵,现在是名警察,关键时刻就应该冲在前面。”
俞忠荣: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
今年54岁的俞忠荣,是交警玲珑中队民警,从警31年,党龄21年。他总是戏称自己:“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今年3月,余杭疫情形势严峻,俞忠荣得知增援任务后,二话不说,向领导主动请缨,当天收拾好行囊与分局其他49名警力一起坐上了前往余杭的大巴车。在余杭增援期间,他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交通疏导、人车管控、业务咨询......顶着暖阳、冒着风寒,他和小年轻们一样活力四射,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成功处置一起厢式大货车车头起火的突发事件。
结束增援任务后,俞忠荣没有休整,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玲珑高速口检查站防疫工作中,他联合其他部门认真做好入临车辆和人员的核查工作,“请扫码核查,最近有没有去过高风险区?”这些话,俞忠荣每天重复着说,讲得喉咙发干声音沙哑,就这样他连续工作了20余天,每天检查车辆上千次。
每次执勤换班结束后,俞忠荣都会主动留下维持交通秩序,“玲珑高速口车流量大,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拥堵,必须要及时疏通,兄弟们太辛苦了,我做得动就多做点!”俞忠荣笑着说。
时光易逝,染白了发,压弯了脊背,却不曾改变他们从警的本色,阻挡不了他们护卫平安的脚步。从晨曦到夜幕的平凡坚守,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一朝从警,终身奉献”的入警初心,用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坚固的屏障,充分展现了临安公安防控疫情逆行到底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