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干分局 时间:2021-04-06 14:47:20 阅读量:

  杭城东,钱塘畔,铁网交纵,生机盎然。江干区坐拥杭州东门户,是杭州市“拥江战略”的主战场,人口众多,经济活跃。作为守护地区发展的屏障,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荣获2020年度全省公安机关优秀执法单位,江干区人大工作评议第一、平安考核第一,全市公安机关考评名列三甲……近年来,在平安浙江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江干公安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江干区传统侵财案件和黄赌毒警情分别下降至1386起和608起,5分钟接处警率稳定在95%左右,传统侵财案件破案率达到81%。这绝不只是荣誉和数字的简单累加,背后是江干公安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擘画现代警务模式的坚实烙印。

  数字赋能平安大网 打造智慧警务三部曲

  “爸爸,终于找到你了!”吴女士紧紧抱住父亲,泣不成声。3月20日,吴女士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于夜间走失。根据吴女士提供的线索,江干公安依托“在线警务”迅速开展寻人工作,经过36个小时的空地拉网搜索,最终将老人找回。“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不见不散’是我们的约定!”拳拳承诺的底气,源自江干公安近年来智慧警务发展的牢固基础。

  整合辖区超过7万部前端感知设备,基本实现零死角、全覆盖的轨迹溯源……工欲善事,必先利器,江干公安一年帮助470多位走失人员与家人团圆,离不开智慧化的现代警务模式。作为智慧警务的主要应用场景,早在2016年,江干公安就开始聚焦“在线警务”建设,并于2017年4月推出“小脑+手脚”的勤务机制,构建分局情指联勤中心、警种专业研判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三级小脑”,按照各级职能定位,运用信息化手段,精细研判、有力指导各警种、各派出所“手脚”开展工作,全面打造“小脑”精准指令、“手脚”高效执行的工作格局。突出“先情报后行动”,不断实现对各类风险的精准识别、预警监测、高效处置。感知上线、数据运算、行动落地构成了目前江干公安“在线警务”的三部曲。

  通过感知设备收集信息,经各级“小脑”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的科学分析、研判,再由自主研发的“清流”智能防控平台发动警力部署,对‘手脚’点对点指挥。在省公安厅“云上公安、智慧警务”战略体系和杭州市公安局“城市大脑”警务操作系统引领下,江干分局不断锐意进取,“在线警务”已经拓展到3.0版本,不断提升对风险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目前,江干公安正在以“三台八景”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在原有“在线警务”的基础上,全面融入杭州市局警务操作系统3.0,促进前端感知和后端运算,从本地运算向市局警务云上开发、从单一模型向综合场景转变,形成体系化的提档升级,一张智能化的平安大网正在江干区徐徐铺开。

  从“一室两队”到“六部”改革

  现代警务模式助力基层提质增效

  “这是谁干的?”看到自己的电动车被一把陌生锁具锁住,刚刚下班的周大姐刚要发作,目光却扫到了锁具末端一张小小的卡片。“因您的车辆未上锁,特进行保护上锁……”看到卡片结尾还留有四季青派出所的联系方式,她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原来,周大姐一时疏忽忘记给自己的电动车上锁,“空中巡逻”民警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后,就使用专门的锁具进行保护。电话联系还不到5分钟,来福士广场附近的民警便闻讯赶来。“下次千万要多加小心”,临走之际,负责开锁的民警还不忘再三叮嘱。

  小事情折射大民生。电动车巡查常态化,也是江干公安基层派出所“一室两队”改革的缩影。2016年,四季青派出所于全市率先试点落地,整合原有职能部门,成立综合指挥室、基础中队和办案中队的“一室两队”勤务机制。综合指挥室负责研判管控,指挥调度;基础中队承担巡逻,日常处警;办案中队则着重打击犯罪,相互协作,条理清晰。以电动自行车巡查为例,综合指挥室通过对相关警情数据的分析研判,锚定像来福士广场这样案情多发或者易发的重点区域以及相应的时间节点,再通过指令安排基础中队形成常规巡查,进行保护性上锁。变盲目为精准,化被动为主动,江干公安在释放基层警力、助力警务提质增效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一室两队”勤务模式已在全市全面推广。

  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引领下,江干公安今年起在分局层面开始进行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横亘多年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难题得到了切实破解。在体制、编制不变的情况下,江干公安根据警种职责分工同质归类,组建情报指挥部、维稳安保部、犯罪侦查部、基础管控部、执法管理部、警务监督部“六部”,开展扁平化指挥、体系化作战,从物理上破除警种之间的壁垒,以大专班形式实体化办公,推动现代警务模式构建进程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从“案结事未了”到“案结事亦解”

  镇街版“小脑+手脚”推进基层治理迭代升级

  3月12日中午,九堡东城广场周围一度人声嘈杂。因存在劳资纠纷,争吵的双方正在现场对峙,群体事件一触即发。民警接警后,联动协同街道综治、劳动执法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通过几个小时的耐心协调,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当场结清拖欠的工资,一场潜在的危机就此化解。

  “过去处理类似的案件,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有时候会发生‘案结事未了’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江干公安着眼向外延伸成功的改革经验,进一步消除矛盾解决隐患。”一如办案民警所言,这次成功的警情处置,正是来源于江干公安在社会综合治理领域的积极尝试。

  秉持“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江干公安在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四平台,在全市首推镇街版“小脑+手脚”勤务模式,实行街道综合治理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双脑联动”,构建多部门、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在江干公安的推动下,镇街版“小脑+手脚”模式已推广到江干区各个街道,曾经“案结事未了”的态势也向如今的“案结事亦解”转变。

  同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出台两个“一号文件”,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等24项公安基础要素纳入平安考核,改变了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在“双脑联动”机制的有力推动下,去年下半年以来,九堡派出所共联动分流非警务类警情4148起,占同期总警情的67.2%,重复报警率下降31.6%,实现了“民转刑”、严重暴力案事件和火灾亡人事故“三个零发生”,治安状况持续向好。

  一家独奏不如众人合奏。江干公安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依托全区615个全科网格,构建“五圈五防”治理体系,推进“线上责任区”建设。借力江干公安的整合支持,以东哥东姐义警队为代表的群防群治队伍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成为杭州东门户的靓丽风景,“警民共治同心圆”的美好愿景俨然玉成。

  勇立潮头,拥抱蝶变。在全省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江干公安将以“急先锋”的积极姿态,继续深入推进现代警务模式建设,深植基层、深耕基础,全面提升派出所“八大能力”,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城市中心示范区,为全省“重要窗口”建设和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贡献江干智慧。


杭州江干公安打造“浙”里平安新样板

来源:江干分局

2021-04-06 14:47:20 阅读量:

  杭城东,钱塘畔,铁网交纵,生机盎然。江干区坐拥杭州东门户,是杭州市“拥江战略”的主战场,人口众多,经济活跃。作为守护地区发展的屏障,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荣获2020年度全省公安机关优秀执法单位,江干区人大工作评议第一、平安考核第一,全市公安机关考评名列三甲……近年来,在平安浙江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江干公安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江干区传统侵财案件和黄赌毒警情分别下降至1386起和608起,5分钟接处警率稳定在95%左右,传统侵财案件破案率达到81%。这绝不只是荣誉和数字的简单累加,背后是江干公安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擘画现代警务模式的坚实烙印。

  数字赋能平安大网 打造智慧警务三部曲

  “爸爸,终于找到你了!”吴女士紧紧抱住父亲,泣不成声。3月20日,吴女士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于夜间走失。根据吴女士提供的线索,江干公安依托“在线警务”迅速开展寻人工作,经过36个小时的空地拉网搜索,最终将老人找回。“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不见不散’是我们的约定!”拳拳承诺的底气,源自江干公安近年来智慧警务发展的牢固基础。

  整合辖区超过7万部前端感知设备,基本实现零死角、全覆盖的轨迹溯源……工欲善事,必先利器,江干公安一年帮助470多位走失人员与家人团圆,离不开智慧化的现代警务模式。作为智慧警务的主要应用场景,早在2016年,江干公安就开始聚焦“在线警务”建设,并于2017年4月推出“小脑+手脚”的勤务机制,构建分局情指联勤中心、警种专业研判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三级小脑”,按照各级职能定位,运用信息化手段,精细研判、有力指导各警种、各派出所“手脚”开展工作,全面打造“小脑”精准指令、“手脚”高效执行的工作格局。突出“先情报后行动”,不断实现对各类风险的精准识别、预警监测、高效处置。感知上线、数据运算、行动落地构成了目前江干公安“在线警务”的三部曲。

  通过感知设备收集信息,经各级“小脑”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的科学分析、研判,再由自主研发的“清流”智能防控平台发动警力部署,对‘手脚’点对点指挥。在省公安厅“云上公安、智慧警务”战略体系和杭州市公安局“城市大脑”警务操作系统引领下,江干分局不断锐意进取,“在线警务”已经拓展到3.0版本,不断提升对风险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目前,江干公安正在以“三台八景”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在原有“在线警务”的基础上,全面融入杭州市局警务操作系统3.0,促进前端感知和后端运算,从本地运算向市局警务云上开发、从单一模型向综合场景转变,形成体系化的提档升级,一张智能化的平安大网正在江干区徐徐铺开。

  从“一室两队”到“六部”改革

  现代警务模式助力基层提质增效

  “这是谁干的?”看到自己的电动车被一把陌生锁具锁住,刚刚下班的周大姐刚要发作,目光却扫到了锁具末端一张小小的卡片。“因您的车辆未上锁,特进行保护上锁……”看到卡片结尾还留有四季青派出所的联系方式,她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原来,周大姐一时疏忽忘记给自己的电动车上锁,“空中巡逻”民警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后,就使用专门的锁具进行保护。电话联系还不到5分钟,来福士广场附近的民警便闻讯赶来。“下次千万要多加小心”,临走之际,负责开锁的民警还不忘再三叮嘱。

  小事情折射大民生。电动车巡查常态化,也是江干公安基层派出所“一室两队”改革的缩影。2016年,四季青派出所于全市率先试点落地,整合原有职能部门,成立综合指挥室、基础中队和办案中队的“一室两队”勤务机制。综合指挥室负责研判管控,指挥调度;基础中队承担巡逻,日常处警;办案中队则着重打击犯罪,相互协作,条理清晰。以电动自行车巡查为例,综合指挥室通过对相关警情数据的分析研判,锚定像来福士广场这样案情多发或者易发的重点区域以及相应的时间节点,再通过指令安排基础中队形成常规巡查,进行保护性上锁。变盲目为精准,化被动为主动,江干公安在释放基层警力、助力警务提质增效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一室两队”勤务模式已在全市全面推广。

  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引领下,江干公安今年起在分局层面开始进行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横亘多年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难题得到了切实破解。在体制、编制不变的情况下,江干公安根据警种职责分工同质归类,组建情报指挥部、维稳安保部、犯罪侦查部、基础管控部、执法管理部、警务监督部“六部”,开展扁平化指挥、体系化作战,从物理上破除警种之间的壁垒,以大专班形式实体化办公,推动现代警务模式构建进程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从“案结事未了”到“案结事亦解”

  镇街版“小脑+手脚”推进基层治理迭代升级

  3月12日中午,九堡东城广场周围一度人声嘈杂。因存在劳资纠纷,争吵的双方正在现场对峙,群体事件一触即发。民警接警后,联动协同街道综治、劳动执法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通过几个小时的耐心协调,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当场结清拖欠的工资,一场潜在的危机就此化解。

  “过去处理类似的案件,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有时候会发生‘案结事未了’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江干公安着眼向外延伸成功的改革经验,进一步消除矛盾解决隐患。”一如办案民警所言,这次成功的警情处置,正是来源于江干公安在社会综合治理领域的积极尝试。

  秉持“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江干公安在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四平台,在全市首推镇街版“小脑+手脚”勤务模式,实行街道综合治理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双脑联动”,构建多部门、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在江干公安的推动下,镇街版“小脑+手脚”模式已推广到江干区各个街道,曾经“案结事未了”的态势也向如今的“案结事亦解”转变。

  同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出台两个“一号文件”,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等24项公安基础要素纳入平安考核,改变了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在“双脑联动”机制的有力推动下,去年下半年以来,九堡派出所共联动分流非警务类警情4148起,占同期总警情的67.2%,重复报警率下降31.6%,实现了“民转刑”、严重暴力案事件和火灾亡人事故“三个零发生”,治安状况持续向好。

  一家独奏不如众人合奏。江干公安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依托全区615个全科网格,构建“五圈五防”治理体系,推进“线上责任区”建设。借力江干公安的整合支持,以东哥东姐义警队为代表的群防群治队伍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成为杭州东门户的靓丽风景,“警民共治同心圆”的美好愿景俨然玉成。

  勇立潮头,拥抱蝶变。在全省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江干公安将以“急先锋”的积极姿态,继续深入推进现代警务模式建设,深植基层、深耕基础,全面提升派出所“八大能力”,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城市中心示范区,为全省“重要窗口”建设和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贡献江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