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是党和人民满意的代名词,像一面旗帜飘扬在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最前沿、第一线。为浓厚全国公安机关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氛围,扩大创建活动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即日起,各公安分局、县(市)公安局局长将聚焦新时代“枫桥经验”“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这一新时代枫桥经验最鲜明特征,围绕“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讲授“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经验做法和感想体会,促使“枫桥经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践行“枫桥经验”
为建设“城西科创新城·美丽幸福临安”保驾护航
专访临安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忠敏
近日,临安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忠敏,就临安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接受杭州公安融媒体专访。
杭公宣: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是基层公安机关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请问临安分局是如何保障此项工作开展的? 王忠敏:近年来,临安分局高度重视“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主要从机制、经费、力量等三个方面做好支撑保障: 一是强化机制保障。按照“体制不变、机制先行”的思路,深化新型警务机制改革,将机关23个部门整合到“一平台五中心”,完善派出所“小脑+手脚+支点”勤务模式,形成“分局抓统、派出所管片、警种支撑”的勤务布局,平台和中心的主责主业更加清晰,对基层的支撑保障更加有力,派出所警务效能得到有力提升。如治安管控中心将12个部门61项基础工作进行梳理整合,常规性基础工作报表由原来的16张减至4张;侦查打击中心牵头负责全局刑事犯罪打处任务;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承担全局复杂刑事案件办理及嫌疑人看押工作,有力推动派出所工作重心回归基础工作,实现减负增效。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累计投入2.4亿元推进派出所营房建设,锦北、高虹、板桥、昌化、於潜等5个派出所营房相继投入使用,太湖源和玲珑派出所营房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同步配套建好“新五小工程”,全面改善基层民警办公、生活环境。加强装备保障,每年投入5500万元运维1.5万路前端感知设备;2020年以来,投入560万元更新30辆警车,投入150万元采购警务通、取证仪、对讲机等单警装备,为派出所勤务模式改革奠定基础。加强待遇保障,推进辅警队伍优化提升,2019年以来,新招录辅警193名,辅警工资待遇提高近3万元。 三是强化力量保障。实行新警分配到基层一线和年轻机关民警下派基层锻炼制度,近三年28名新警全部分配到基层所队,37名机关民警下派到基层工作,还通过“一平台五中心”新型警务机制改革核减出10名机关警力下沉到派出所。高标准建成龙岗实战教育训练基地,结合“实战大练兵”、“周一夜学”、“月学月考月练”等载体全面提升政治理论、警务实战、规范执法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坚持晋职晋升、荣誉表彰向基层倾斜,近三年派出所立功受奖民警146人,占比75%。
杭公宣:能否介绍下临安分局在“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王忠敏:临安分局围绕“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目标定位,通过“四个聚焦”,全力推进“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安派出所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能力水平。 一是聚焦“支点”建设。临安地域面积广,特别是农村派出所辖区大、村落多,治安状况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推进派出所“小脑+手脚”勤务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支点”建设。因地制宜建成32个特色警务室,比如在天目山和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全省首个生态警务室,在昌北海拔1200米的鸡血石矿山上建成“网红”云上警务室,还有指南山景区的“红叶”旅游警务室、高虹流动人口集聚区的“四联民坊”等等。同时,我们把“支点”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动综治、城管、工商、市场监管、消防等基层执法部门,发动村干部、网格员、乡贤、救援队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起233支“百万义警”队伍,建立联勤联动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分流非警务警情4957起、占总警情12.6%,联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94起。 二是聚焦为民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区18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通办窗口”,办理业务7500余件,实现全域“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在浙江农林大学试点增设公安服务窗口,5月以来办理业务320余次,获得师生广泛好评。推动服务载体多元化,推动47名民警担任村(社)干部,83名民警任学校法制副校长,136名民警任重点项目的“项目警官”,42名民警任“河道警长”,同时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双线三服务”、反诈宣防等活动,走访企业2269家、村社306个、群众8.4万人次,特别是在反诈宣防方面,累计上门劝阻16499人,阻止案件137起,止损651.17万元,发案同比下降2.1%并出现“拐点”,帮助群众守好“钱袋子”。 三是聚焦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坚持用“小切口”解决派出所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这个“老大难”问题。在出租房屋“星级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智赋能,创新建立“新临居”数智平台,对全区9.2万间出租房屋实行“一房一码”,构建五步闭环管理,实现了流动人口信息申报掌上办、服务网上办;打通10个部门数据壁垒,集成“找工作、找学校、找住房、找救助、找医生、找维权、找律师、找组织”等“八个找”服务模块,目前已注册用户16.3万余人、占全区流动人口总数70%,累计提供便民服务23.6万余人次。 四是聚焦规范执法。高标准建成分局、派出所两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做强执法管理委员会,打造“三层两级”执法监管体系,自主研发“五维”数智执法监管系统,打造数智执法监管闭环,将一线民警执法产生的问题实时推动到单位,确保问题发现在早、整改在小,同时自动生成单位执法“白皮书”和办案民警“自画像”,并对单位和民警进行赋分排行,强化结果运用,真正从源头上规范派出所执法办案工作。今年以来,分局执法工作实现了“两降三升”,即执法问题发生数和有责信访投诉量同比分别下降20.3%和42.8%,刑拘直诉率、刑事快办率、行政快办率同比分别上升213.2%、165 %、7.5%,执法质效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