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富阳分局 时间:2022-06-24 10:27:18 阅读量:

大家都说,“有困难找消防”,而这一回,消防员碰到了“困难”。他们找到本报记者,希望借助本地媒体的力量,找出一位“睡衣哥”并向他致谢。原来,前天早高峰,急着去救火的消防车遇到堵车,一位“睡衣哥”出现,为消防车清出一条路。这件事被多家省市媒体关注,纷纷为他点赞。


早高峰,消防车遇到了堵车

事情发生在前天上午7点多。富阳消防救援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体育馆路一居民家发生火灾,不知家中是否有人被困,急需救援。指挥中心当即指派富春消防站2车14人赶往现场。

当消防车行驶至文教北路与孙权路交叉口时,遇上了堵车。“那个路口发生了一起两车追尾事故,事故车停在路口的斑马线前,导致车辆通行出现问题。”此处距离起火位置还有一公里左右,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消防员心里非常着急。“消防车一直响着警报,边上的车辆也尽力让行,但车多又堵,消防车开起来有点难。”

就在这时,斑马线上跑来一名穿着花色睡衣、脚踩拖鞋的年轻男子。

消防员猜测,这位“睡衣哥”是听到了追尾两车驾驶员的争论声,“他一边打着电话,一边示意两名驾驶员将车辆开走,他指了指上方的监控探头,应该是告诉他们,事后交警会查看的,不用在现场争论。很快,两辆事故车相继开走”。

随后,“睡衣哥”又向后方的消防车跑来,打着手势示意变道车辆暂时不要变道,让消防车先行。“早高峰,路上车辆挺多的,我们就听他一直在喊‘让消防车先过去’。”很快,消防车顺利驶离了这一路段。最终,体育馆路火情被及时处置,没有人员被困。

富春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有紧急任务在身,没来得及向“睡衣哥”道一声感谢,现在想找到这位热心的“睡衣哥”当面向他致谢。

“睡衣哥”找到了,他是一名辅警

昨日上午,本报微信公众号发出“寻找睡衣哥”的寻人启事后,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网友们根据富阳消防提供的照片与视频,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提出了很多猜想。比如,“睡衣哥”可能是一名军人,当时正在休假中;看他指挥交通动作娴熟,可能就是一名交警;穿着睡衣、拖鞋出门,应该就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到底哪一种猜想是对的呢?

网友“Mr_朱”留言说,“睡衣哥”是城西派出所优秀辅警楼炳强。经过记者核实,“睡衣哥”确实是城西派出所辅警楼炳强,今年29岁,富阳本地人。随即,记者联系富春消防救援站消防员,与他们一同前往城西派出所。见到楼炳强后,富春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叶乔涵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非常感谢楼警官昨天的行为,为我们消防车开道,保证了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接着,将手中拎着的消防应急救援包递给楼炳强,“里面有一些消防救援工具,代表我们的一点心意”。

见消防员的感谢这么隆重,楼炳强有些不好意思,他觉得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是警察的职责,他也就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吃完早饭,顺便帮了个忙

为何会穿着睡衣与拖鞋出现在文教北路与孙权路的交叉口?

楼炳强说,前几天连续工作,6月21日轮到了休息。一大早,他没睡懒觉,穿着一套睡衣、一双凉鞋,到家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饭。吃完早餐,他走出店门,远远就听到消防车的鸣笛声。这时候,工作群里也跳出信息说,辖区里发生一起火灾,已联动出警。走到文教北路与孙权路交叉口时,看到文教北路已经堵得水泄不通。

“停在最前面的两辆车应该是发生追尾,驾驶员站在车边打着电话。当时交警还没赶到现场,后面又有两辆消防车被堵着,我猜消防车是来处理辖区火灾的。”想到这里,他心里就很着急,等绿灯一亮,他就赶紧跑了上去。对着两位追尾的驾驶员,他大声喊道:“拍照之后赶紧挪开,后面堵住了!事故如果有疑问,回头去交警队查看录像!”另一边,他又指挥在等红灯的车辆:“后面有消防车,继续直行!”车辆在他的指挥下,开始慢慢往前开,中间车道空了出来。

那时,他根本顾不上自己穿着睡衣、凉鞋,一路逆行狂奔跑到消防车前面,大声和消防车驾驶员说:“你们先过去,这里已经通了!”

边上有车辆想趁机先开出去,也被楼炳强拦住了。“让消防车先走!”等消防车开走之后,他便回家了。

直到晚上,单位领导打电话给他,楼炳强才知道自己在网上火了。但领导给他打电话时,他还是被吓了一大跳。“领导问我早上是不是穿着睡衣出现在文教北路路口?我的潜意识是领导来追责了,因为当时我放了好几辆车闯了红灯。我马上跟领导说对不起。结果他说不是来批评我的,是来表扬我的。”听到这里,楼炳强不安的情绪才平复下来。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楼炳强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那是去年5月10日,富春街道一名13岁女孩爬到12楼的设备平台。接警后,楼炳强见情况危急,在没有任何安全设备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徒手翻窗,冒险到达12楼的室外平台,扶住女孩后为她固定好救生绳索,与消防员一起将女孩救了回来。

在此,富阳消防也呼吁广大驾驶员,在日常行车过程中,路上遇到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时,请主动让行,一同构建平安家园。


多家媒体点赞的 “睡衣哥”找到了

来源:富阳分局

2022-06-24 10:27:18 阅读量:

大家都说,“有困难找消防”,而这一回,消防员碰到了“困难”。他们找到本报记者,希望借助本地媒体的力量,找出一位“睡衣哥”并向他致谢。原来,前天早高峰,急着去救火的消防车遇到堵车,一位“睡衣哥”出现,为消防车清出一条路。这件事被多家省市媒体关注,纷纷为他点赞。


早高峰,消防车遇到了堵车

事情发生在前天上午7点多。富阳消防救援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体育馆路一居民家发生火灾,不知家中是否有人被困,急需救援。指挥中心当即指派富春消防站2车14人赶往现场。

当消防车行驶至文教北路与孙权路交叉口时,遇上了堵车。“那个路口发生了一起两车追尾事故,事故车停在路口的斑马线前,导致车辆通行出现问题。”此处距离起火位置还有一公里左右,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消防员心里非常着急。“消防车一直响着警报,边上的车辆也尽力让行,但车多又堵,消防车开起来有点难。”

就在这时,斑马线上跑来一名穿着花色睡衣、脚踩拖鞋的年轻男子。

消防员猜测,这位“睡衣哥”是听到了追尾两车驾驶员的争论声,“他一边打着电话,一边示意两名驾驶员将车辆开走,他指了指上方的监控探头,应该是告诉他们,事后交警会查看的,不用在现场争论。很快,两辆事故车相继开走”。

随后,“睡衣哥”又向后方的消防车跑来,打着手势示意变道车辆暂时不要变道,让消防车先行。“早高峰,路上车辆挺多的,我们就听他一直在喊‘让消防车先过去’。”很快,消防车顺利驶离了这一路段。最终,体育馆路火情被及时处置,没有人员被困。

富春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有紧急任务在身,没来得及向“睡衣哥”道一声感谢,现在想找到这位热心的“睡衣哥”当面向他致谢。

“睡衣哥”找到了,他是一名辅警

昨日上午,本报微信公众号发出“寻找睡衣哥”的寻人启事后,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网友们根据富阳消防提供的照片与视频,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提出了很多猜想。比如,“睡衣哥”可能是一名军人,当时正在休假中;看他指挥交通动作娴熟,可能就是一名交警;穿着睡衣、拖鞋出门,应该就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到底哪一种猜想是对的呢?

网友“Mr_朱”留言说,“睡衣哥”是城西派出所优秀辅警楼炳强。经过记者核实,“睡衣哥”确实是城西派出所辅警楼炳强,今年29岁,富阳本地人。随即,记者联系富春消防救援站消防员,与他们一同前往城西派出所。见到楼炳强后,富春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叶乔涵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非常感谢楼警官昨天的行为,为我们消防车开道,保证了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接着,将手中拎着的消防应急救援包递给楼炳强,“里面有一些消防救援工具,代表我们的一点心意”。

见消防员的感谢这么隆重,楼炳强有些不好意思,他觉得保护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是警察的职责,他也就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吃完早饭,顺便帮了个忙

为何会穿着睡衣与拖鞋出现在文教北路与孙权路的交叉口?

楼炳强说,前几天连续工作,6月21日轮到了休息。一大早,他没睡懒觉,穿着一套睡衣、一双凉鞋,到家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饭。吃完早餐,他走出店门,远远就听到消防车的鸣笛声。这时候,工作群里也跳出信息说,辖区里发生一起火灾,已联动出警。走到文教北路与孙权路交叉口时,看到文教北路已经堵得水泄不通。

“停在最前面的两辆车应该是发生追尾,驾驶员站在车边打着电话。当时交警还没赶到现场,后面又有两辆消防车被堵着,我猜消防车是来处理辖区火灾的。”想到这里,他心里就很着急,等绿灯一亮,他就赶紧跑了上去。对着两位追尾的驾驶员,他大声喊道:“拍照之后赶紧挪开,后面堵住了!事故如果有疑问,回头去交警队查看录像!”另一边,他又指挥在等红灯的车辆:“后面有消防车,继续直行!”车辆在他的指挥下,开始慢慢往前开,中间车道空了出来。

那时,他根本顾不上自己穿着睡衣、凉鞋,一路逆行狂奔跑到消防车前面,大声和消防车驾驶员说:“你们先过去,这里已经通了!”

边上有车辆想趁机先开出去,也被楼炳强拦住了。“让消防车先走!”等消防车开走之后,他便回家了。

直到晚上,单位领导打电话给他,楼炳强才知道自己在网上火了。但领导给他打电话时,他还是被吓了一大跳。“领导问我早上是不是穿着睡衣出现在文教北路路口?我的潜意识是领导来追责了,因为当时我放了好几辆车闯了红灯。我马上跟领导说对不起。结果他说不是来批评我的,是来表扬我的。”听到这里,楼炳强不安的情绪才平复下来。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楼炳强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那是去年5月10日,富春街道一名13岁女孩爬到12楼的设备平台。接警后,楼炳强见情况危急,在没有任何安全设备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徒手翻窗,冒险到达12楼的室外平台,扶住女孩后为她固定好救生绳索,与消防员一起将女孩救了回来。

在此,富阳消防也呼吁广大驾驶员,在日常行车过程中,路上遇到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时,请主动让行,一同构建平安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