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隔离留观点这个抗疫前沿的“特殊场所”,为疫情传播的筑起了一条坚固的防护堡垒。在这条堡垒上,玉泉派出所的张俊峰同志一站就是150多个日日夜夜,毫不间断,还在继续……
我年轻我单身,我去最合适
张俊峰,男,1991年9月出生,吉林白山市人,2019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玉泉派出所辅警。
去年11月,辖区隔离点被启用,作为属地公安机关玉泉派出所,需派驻2名人员负责隔离酒店的安保工作,隔离管控工作时间紧、任务急、责任重、跨度时间长,对派驻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高,该派谁去,这让支部犯了难。
作为派出所的骨干辅警张俊峰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向所支部报了名,要求参加酒店隔离管控工作。面对隔离酒店环境艰苦,工作复杂繁多等困难,但张俊峰毫不退缩:“领导,我年轻我单身,没有家庭的后顾之忧,老家东北,这么远平时也不回家,还是我去最合适!”
就这样,2021年11月27日下午,张俊峰随意收拾了行囊,开启了无假期的隔离生活,从跨进隔离点开始,至今他已经在里面度过了150多个日日夜夜,并且还在继续他的隔离管控工作,堪称时间最久的“被隔离人员”。
他是隔离点的百事通
因为长时间在隔离点工作生活,张俊峰对隔离点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自然而然就成了隔离点的“百事通”。从联系物资、整理资料、信息上报、上级对接……张俊峰除了对于自己管理的安保工作外,其他条线的工作也积极参与,每次新来“换防”的同志不了解情况,他总能主动的帮助对接,主动指导,让新人尽快熟悉隔离点工作。
早上7点,张俊峰会协助隔离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召开早会,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在前一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隔离点每天都有人员进出,张俊峰则与民警一起为即将入住的隔离人员安排好房间,在接送车辆到达前来到门岗,指挥车辆,安排人员进出。每天晚上,张俊峰就在办公室搭一个临时小床,与值班人员一起时刻关注着监控画面,防止隔离人员随意出入。
这里是隔离人员的“温暖港湾”
与隔离群众打交道,需要付出真情实意!因隔离人员长期居住在房间内,情绪波动大,但是张俊峰这个东北汉子,总能让大家感觉到温暖。为了随时解决隔离人员的困难,在隔离人员第一天入住时,他就把自己的私人电话留给大家,从那天起,他的电话就是24小时求助热线,“今天盒饭味道不好,我能不能收快递,我要叫外卖,我想出门活动……”
当接到这些电话时,作为东汉汉子的张俊峰,总能耐心细心地劝导,凌晨半夜,总能在值班室看到张俊峰举着手机,顶着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时不时打个哈欠,即使身体已经劳累到极点,但仍然操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在那里“侃侃而谈”,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就好奇地问他,是怎么做到劝一个一个成的,张俊峰就笑笑,“也没啥,就将心比心呗!”
今年2月某个深夜,风雨交加,温度基本接近零下,刚来隔离点没几天的小伙子小章与女朋友闹了矛盾,而女友突然来到了隔离点门口,哭着喊着要找小章,张俊峰连忙从自己临时搭的小床上起来,赶到门口,看着女孩满脸泪水,张俊峰只能先温声劝慰了几句,等女孩情绪平稳下来后,这才知道两人是因感情问题吵了架。
张俊峰一个大龄单身男青年,面对感情问题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又不能任由女孩在门口,于是张俊峰只能一边劝着女孩,一边给小章打电话,双管齐下,直到凌晨三四点钟,女孩情绪才平稳下来,张俊峰替女孩叫了车,看着女孩上了车,这才意识到自己刚着急出门外套也忘了披,转身搓搓冻得有些麻木的手,抿了抿自己有些干裂的嘴唇快步小跑回酒店内。
来自隔离点的入党申请书
今年2月,玉泉派出所所支部收到了一封来自隔离点的入党申请书。因为隔离点实行封闭管控,入党申请人张俊峰将申请书拍照发给了所支部,在“疫”线请求入党。
2022年2月12日晚,张俊峰在隔离点手写下一封入党申请书。他说道:“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看到身边的党员不顾个人安危,都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我能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一种力量,心中有一种信念,我也希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我要把此次战疫作为锻炼自己的重要机会,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隔离点的工作,坚定了张俊峰对党组织的向往,更坚定了他入党的决心,也彰显了他迎难而上逆风而行的勇气和担当。同时,玉泉派出所所支部第一时间落实跟踪培养,坚持在“疫线”选苗、在“火线”淬炼,及时将坚守防疫一线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把抗“疫”战场作为党员入党的第一课堂,让党徽亮在“疫”线,把堡垒筑在“疫”线,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