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区公安机关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围绕建党百年一个核心,紧扣全面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总要求,聚焦公安打击主业,紧扣“人、案、警、物、卷”五大要素,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规范管理、监督考评、智慧执法、能力提升等五大体系,持续推动“规范执法”工程提档升级。
一、工作实绩
(一)突出机制牵引。分局充分发挥执法管理委员会统领作用,常态化召开专题会议,坚持重要精神及时传达,疑难问题实时会商,执法顽疾点评通报,责任单位上台剖析。累计召开全区公安机关法治建设(专题)会议1次,法制专题会议1次,执法管理委员会会议6次;其中“一把手”局长亲自主持召开会议3次,充分体现戚局长和分局党委对法制工作作为执法“生命线”的重视。按照月度和半年发布《全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暨执法质量分析报告》等执法“白皮书”,针对案件中存在的各类执法问题,全面落实执法问责制。落实“执委审议、过错追究、阳光问责、结果公开”流程,发挥执法管理委员会“龙头”牵引作用,以执委会名义约谈5个部门,落实责任单位表态发言8次,持续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健全长效管理和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二)强化源头管控。分局对标中心建设要求,以强化“警情”这一执法源头管控为核心,充分发挥分局和派出所二级执法管控中心的联动作用,通过把控“警、案、人、物、卷”五个执法管控要素,以“日清日结”为工作频次,对派出所在警情登记、现场处置、受案立案等涉及的九方面的情况开展核查,逐人逐事落实通报整改。结合执法办案平台(警情、案件)、证据系统管理平台(执法视音频)、队伍监督管理平台(推送个人执法问题)、警务监督平台(办案区)、城市大脑智慧法制等五个平台,“多条腿走路”,多种途径发现问题来源,扩展顽疾发现路径,加强执法监督和管理,构建“责任管理、警情管理、案件管理、安全管理”四个执法闭环。今年,在戚局长和分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努力和争取,分局已在西溪路608号原杭州市水务集团办公用房处选址重建县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该址交通便利、结构合理,已处于施工阶段。
(三)狠抓能力提升。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和一线民警这一执法主体,多形式、多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加强全警法治教育培训。进一步出台相关配套奖励政策,激励鼓励民警参加“两高”考试,不断完善执法能力测试月考机制,持续有效提高全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积极落实执法能力“双月考”,已开展5次全局性执法能力测试,涉及各部门中层领导干部、办案民警、社区民警等170余人,覆盖全局22%的在编警力;通过“钉钉大讲堂”开展在线授课,累计授课4节,覆盖全局执法办案民警和协辅警,内容涉及案件精细化办理、接处警规范、典型案例剖析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分局参加全市执法能力测试和全市执法能力大比武均获得第6名。对2020年度通过法考人员预审大队瞿磊,年度全市执法办案能手汤怡帆等同志向市局申报三等功奖励并已公示。
(四)常态执法顽疾“回首”。针对案件中存在的各类执法问题,全面落实执法问责制。通过“管委审议、过错追究、阳光问责、结果公开”,不断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健全长效管理和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常态化滚动“周、月、季”复评机制,通过案件抽查、网上巡查、实地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全量警情和重点、存疑、过错案件进行重点评析,编纂并发布《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每月复议诉讼典型案例等评析材料,充分落实“执法回头看”,对执法漏洞和顽疾予以警示、教育,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存在问题
(一)执法主体责任落实不深。每月执法管理委员会会议通报执法突出问题后,各相关派出所能够积极主动查摆并对标落实;但警种方面履职相对靠后,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对标考评和执法办案要求主动作为较少,需要反复提醒和督促。部分单位对执法办案领域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对问题排查的不深,单位之间排查质效差距较大。二级执法管理中心的法制协辅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需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持续做好人员的执法能力提升。
(二)执法主体素养整体不高。执法理念不够严谨,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案件办理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问题,与现阶段法治建设整体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办案求数量放质量,重打击轻法制的情况较为普遍。民警习惯于按经验办事,不主动学习新法新规,执法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工作方法不改进,导致执法能力和水平停滞不前。民警对报考“两高”考试热情不高,且通过率较低。全局在册民警中仅有不到3.8%的人员通过法考,持证人员占比较低。
(三)执法责任追究力度较弱。责任追究形式浮于表面,仅对整治中认定存在问题的部分单位和个人批评教育、谈心谈话、局规计分,未对执法顽疾和不良执法习惯的形成原因作个性化、深层次分析,未对执法个体(个人)和主体(单位)形成专门执法画像,深入剖析评估本人和单位存在的个性或共性原因。执法过错责任的“鞭子”没有真正落到主体身上,未吃到痛处,责任追究不严、不深、不实、不细。对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仍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工作思路
(一)突出执法主体,在提升全警法治素养、执法能力上做文章。强化执法理念教育。提高对规范执法工作的重视,引导全区公安民警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坚定法治信仰,进一步强化对执法规范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全面认识。落实常态化定期学法考试制度,持续抓好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积极鼓励民警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加强各类考试结果运用。开展执法实战培训。立足实用实战实效,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公安法律专家、办案能手和业务骨干。
(二)转变职能作风,在提升执法办案的规范化、专业化上求突破。办案机制改革必须促使警种办案水平和能力提质增效,必须按照方案内容,全力确保各个时间节点能够顺利运行。深化打击的工作不能停滞不前,不能一边搞改革一边忘却了主责主业。加快业务警种层面新进人员的磨合,并按照职能定位合理分工,使其快速融入到条线工作中,迅速适应系列、复杂案件的侦办工作,切实把人用足用好,作好衔接,坚决防止出现“空档期”。
(三)深化过程管控,在规范执法过程、夯实执法主动管理上谋新篇。充分发挥局、所二级执法管理中心监管作用,紧紧抓住在处警情、在办案件、在所人员、在押财物等关键节点,做到定岗定人定责。严格执行公安部“四个一律”和市局关于办案区使用管理方面的规定,认真抓好执法办案场所的规范管理,确保执法办案场所内行为规范、执法安全。法制、案审、巡特警三个部门全员入驻(由法制大队负责统一管理,案审、巡特警大队配合实施)于2022年3月前正式迁入县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公,中心运行后将按照集约化、专业化、智慧化的要求,基本实现刑事案件全部进中心办理。
(四)强化监督追责,在完善执法考评、严密执法管理上出实招。强化科学考评监督,做实网上巡查考评和实地检查考评“双管齐下”。结合分局执法管理委员会月会及季度法制向党委专题工作汇报制度,以“日周月季”的频次通报机制落实执法监督责任。特别对影响较大的个别案件,对执法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和承办人作约谈,对屡教不改的承办单位和个人,作进一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