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圆脸上挂着淳朴的微笑,干起事来一股认真劲儿,这便是朱元富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2013年的秋天,朱元富怀揣着梦想与抱负,如愿以偿考进了公安队伍,到闸弄口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即人们俗称的“片警”。
他高大粗犷的外形、温良敦厚的脾气和稳重踏实的行事作风,再加上质朴憨厚的微笑,立刻获得了同事们和社区老百姓的喜爱。
接管社区工作后,朱元富才明白,“片警”每天接触的大多是一地鸡毛的琐碎,而不是“破大案抓逃犯”的惊险刺激。收拾起小小的失落,朱元富一头扎进社区里,勤勤恳恳地耕耘这一亩三分田。
从警之前,朱元富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依靠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一杯茶水,两句寒暄,就把“地气”给接上了。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认为只有把老百姓当作自己家人来对待,以热心换真心,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
3月初,一位90多岁老太太不小心被反锁在家中,数种方法都行不通后,只剩下了请锁匠开锁这一种方法,可众人又因为费用问题迟迟不能下决定。朱元富到场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当机立断地说:“这是人命关天的事,这钱我来出。”正是这种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的信念,建成了维系辖区和谐安详的第一道“防护墙”。
1月初他的辖区内连续发了两起盗窃电瓶车案件,这让朱元富平时笑嘻嘻的黑脸顿时严肃了许多,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快侦快破,决不让嫌疑人逍遥法外。
他组织视频员调取监控,安排便衣队员蹲守抓捕,不到4小时就将两个小毛贼抓获归案。破了案后,朱元富还根据案件发生的时间、特点及规律划分出易发案的各个区域,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在朱元富的指导下,群众积极响应,在易发生盗窃的部位安装了防护栏和监控,建成了维护辖区治安稳定的第二道“防护墙”。
朱元富还在可防性案件上不断钻研新办法,他觉得可防性案件第一步就是宣传要到位,为进一步扩大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面。他不断改进宣传发动手段,积极联系辖区大学生和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将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知识和辖区发生的典型案例编成小品、相声等喜闻乐见的节目,还邀请地方文艺团的大伯大妈进行免费演出。
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群众接受快,宣传面广,建成了强化辖区反诈防骗的第三道“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