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天没有看见我,居民群众就到派出所去问了,孙同志去哪里了呀?怎么没有看见他了。我真是觉得那时候老百姓和警察之间是真的鱼水情,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的,就是一家人,一两天没见了,就在心里记挂了。”这是江干区公安分局已经退休25年的孙长根前辈回忆的画面,今年已经85岁了,说起当年的那一点一滴,清瘦的脸庞上依然是幸福的笑容。
孙长根前辈,出身在新中国成立前,看着解放军解放杭城,站在欢庆解放的队伍里的他还只有14岁。
只要提到辖区居民的名字,他就能报出这位居民所在的这一户每个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户籍是从哪里迁来的,什么时候迁来的,工作单位、婚姻状况等等,被居民群众誉为“户籍管理活字典”。
听到这里,我想象着孙前辈每天拎着公文包、川流不息在居民区的画面,一路上有与他说不完话的群众,那份热情与和谐,穿过时光隧道,仿佛依然清晰可见。
老人抬起头,看着天空,意味深长地笑笑说:“怀念哪!那时候真是忘我地工作哪,心里装着的只有工作,只有辖区的居民群众。还记得那年我孩子出生那会儿,我爱人已经去医院住院了,我都不知道。家人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也没有告诉我。后来,我听我爱人回来讲,医院里的问她是不是离婚了。你说这事闹的!”说到这里时,我看到孙前辈脸庞上掠过一丝丝的愧疚和歉意。
“那时候的我们哪,工作真当是很辛苦的。半夜三更,老百姓一声招呼,我们就去了,根本没有二话的。张家长李里短,都是一管到底的,夫妻吵架啦、孩子读书啦,水龙头坏掉啦,路灯不亮啦,只要居民区里的事情,我都要管的。但是我也能够深切体会到老百姓从心底里对我们的信任、感激和关爱,那种感情,真是像家人一样的。”孙前辈继续说道。
听着孙前辈讲着他与老百姓的故事,我心里满是敬佩之情。记得刚实习那会儿,我跟着师父也是走街串巷地走访,到李家坐坐喝口茶,到张家聊聊天,记满了一整页的笔记,回到单位里再整理,与居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采访结束时,孙前辈语重心长地说:“虽然现在高科技了,都不需要与老百姓见面就可以知道千家万户的信息了。但是我们是人民的警察,做好群众工作,与老百姓保持着鱼水之情,这个传统还是要继续传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