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公安局 时间:2020-08-28 17:31:54 阅读量:

近日,萧山区公安分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系我市唯一一家被命名的单位。

执法规范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萧山区公安分局将执法规范化建设置于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地位紧抓不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

连续5年获得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优秀单位”;

连续9年被萧山区政府评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连续4年取得萧山区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满分;

2017年代表杭州市局参加全省11个地市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评比夺得第一名。

“三位一体”建设    突出执法要素管控

2017年,在省厅的直接指导下,萧山区公安分局建成使用全省首个以执法办案、案件管理、物证管理“三位一体”的执法体系。2018年和2019年,又相继拓展了督察联动中心和执法服务中心。如今,萧山全区23个派出所“三位一体”执法管理中心全部建成使用,打造了具有萧山特色,集接报案、执法办案、执法管理、督察联动、执法服务于一体,并辐射全区23个派出所的一体化“执法办案五中心”。

▍执法管理中心

在此基础上,萧山公安也十分注重警情源头把控。依托“五中心”建设,实行“盯牢每天有效警情、关注每天敏感警情、跟踪每天涉案警情”的“盯关跟”警情管理机制。依托情指联勤中心建立敏感警情预警机制,科学设定关键词,平台自动抓取标注,短信实时推送,有效提升一线民警现场处置能力。今年以来,萧山分局负面涉警舆情实现“零发生”

▍警情管理岗位

除了源头把控、机制保障,还少不了对执法过程的严格监督。2018年,萧山分局整合资源、整合警力,将督察网上巡查职能整合到执法管理中心,成立督察联动中心,实行“日周月季”督察机制,形成了“全天候、全要素、全闭环”的执法监督模式,营造了在执法中监督、在监督中执法的良好氛围。

▍网上督察联动中心

强化培训考核   突出执法能力建设

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需要搭建“架构”,更需要打牢“根基”。为了让执法主体能力大幅度提升,萧山分局深化运用民警执法办案积分制度,每季评选二十佳“执法办案之星”,每年评选二十名“执法办案能手”,刚性执行“执法质量位于全局后四分之一的民警不得提拔任用,每次干部提拔必须有一半以上从执法质量全局前四分之一名单中产生”。制定实施《萧山分局法制线奖惩评估办法(试行)》,从执法源头、执法过程、执法结果、执法制度运行等方面科学衡量派出所中层领导和法制员实绩。近三年,萧山分局已提拔重用法制大队、审案大队民警和所队法制员15名,一线执法优胜民警32名,有5名积分在后四分之一的民警被直接否决。

▍执法管理中心工作区

一边严格考核制度,一边强化业务培训。通过深入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萧山分局专门研究出台了新老六条刚性措施、“十个一律”等制度,实现在2018年该类信访投诉件同比51.3%断崖式下降的基础上,2019年同比再下降48.1%。特别是,在推出了“当一天法制民警”“评一起疑难案件”“瑕疵案件面对面点评”等一系列培训提升活动后,有效提升了办案民警法治思维和执法理念。

▍瑕疵案件点评会

有了刚性举措“加持”,萧山分局还连续32个月坚持考试评估,让执法主体能力“不得不提升”。每个月第二周的星期二,是萧山分局的“法制考试日”,参考名单提前一天随机抽取公布,考试结果全局通报并纳入考核。截至目前,已有1170人次中层干部和1445人次办案民警参加,倒逼民警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法制知识。在常态化考核测试的推动下,萧山分局已有104人取得高级执法资格,43人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市组织的执法能力测试中,萧山分局更是包揽了局领导序列第1名和队所领导序列前6名的好成绩。

▍每月法制考试

提升办案效能   突出执法机制改革

突出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就是要把隐形的、软性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抓出硬性、显性的效果。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民警按规范执法办案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办案效能。

建成使用面积达1万余方的集中办案基地,是萧山区公安分局在全省率先试水的创新举措。

▍集中办案基地

该基地设置了办公、审讯、监管、协作、警示、询问、生活7大功能区块,落实专案支部、专业审查、专案关押、专门约谈、专人驻点、专题教育、专项保障7大举措。通过推进专业化办案,萧山区公安分局出台刑事案件侦查办理正、负面清单,建立专业警种为主侦办的重大刑事案件侦办机制,有效破解刑事侦查力量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打击质量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2017年,受立案制度改革被列为杭州市委重点改革任务之一,萧山分局作为全市受立案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以接报案中心为载体,规范完善受理、移交等系列制度,出色完成了市委重点改革任务。在运行“一体化办案平台”以来,分局逮捕协同率、移诉协同率始终保持100%。另外,还先后完成了政法一体化办案立案监督协同试点和“一体化”管理、“换押式”移交、“规范化”处置的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的建成和使用。

▍涉案财物管理中心

利用数字赋能   突出执法效率提升

随着智慧警务逐渐大展手脚,萧山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完善执法服务中心功能,利用互联、政府、公安、移动等网络平台、APP,统一承担全局非核心办案职能,实现除外出取证外其他办案工作可在执法管理中心全部完成。

以“远程审讯”为路径,实现“零距离”审讯指挥。通过平台,可实现远程提审、远程询问、远程传讯、远程辨认、远程示证、远程告知、远程指挥7大功能,受到基层民警广泛欢迎。

▍远程审讯系统

此外,萧山分局还构建了以分局办案指挥室为核心,辐射全局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等全部询(讯)问室的“前台审讯、后台指挥”审讯指挥模式,实现审讯过程实时掌控、实时指挥。一年半来,完成远程审讯、传讯1200余人次,远程告知3000余人次,为办案民警节约单位和羁押场所间路途时间1万小时,受到广泛欢迎。

▍前台审讯,后台指挥

以“警情分流”为抓手,实现“非警务”源头减负。在萧山区委政法委的支持下,萧山分局紧紧围绕主体责任落实,依托“四个平台”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将重复报警率、调解员配备、民间纠纷调处参与率等纳入全区平安村(社区)考核,有效压实了镇街、村(社区)的主体责任,从警情源头为基层民警减负。同时,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研究制订《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非警务类警情分流处置规范(试行)》,为民警执法提供支撑。2019年,萧山分局110联动分流警情4.6万余起,同比上升20.89%

▍新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效果图


全市唯一丨萧山区公安分局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来源:市公安局

2020-08-28 17:31:54 阅读量:

近日,萧山区公安分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系我市唯一一家被命名的单位。

执法规范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萧山区公安分局将执法规范化建设置于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地位紧抓不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

连续5年获得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优秀单位”;

连续9年被萧山区政府评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连续4年取得萧山区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满分;

2017年代表杭州市局参加全省11个地市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评比夺得第一名。

“三位一体”建设    突出执法要素管控

2017年,在省厅的直接指导下,萧山区公安分局建成使用全省首个以执法办案、案件管理、物证管理“三位一体”的执法体系。2018年和2019年,又相继拓展了督察联动中心和执法服务中心。如今,萧山全区23个派出所“三位一体”执法管理中心全部建成使用,打造了具有萧山特色,集接报案、执法办案、执法管理、督察联动、执法服务于一体,并辐射全区23个派出所的一体化“执法办案五中心”。

▍执法管理中心

在此基础上,萧山公安也十分注重警情源头把控。依托“五中心”建设,实行“盯牢每天有效警情、关注每天敏感警情、跟踪每天涉案警情”的“盯关跟”警情管理机制。依托情指联勤中心建立敏感警情预警机制,科学设定关键词,平台自动抓取标注,短信实时推送,有效提升一线民警现场处置能力。今年以来,萧山分局负面涉警舆情实现“零发生”

▍警情管理岗位

除了源头把控、机制保障,还少不了对执法过程的严格监督。2018年,萧山分局整合资源、整合警力,将督察网上巡查职能整合到执法管理中心,成立督察联动中心,实行“日周月季”督察机制,形成了“全天候、全要素、全闭环”的执法监督模式,营造了在执法中监督、在监督中执法的良好氛围。

▍网上督察联动中心

强化培训考核   突出执法能力建设

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需要搭建“架构”,更需要打牢“根基”。为了让执法主体能力大幅度提升,萧山分局深化运用民警执法办案积分制度,每季评选二十佳“执法办案之星”,每年评选二十名“执法办案能手”,刚性执行“执法质量位于全局后四分之一的民警不得提拔任用,每次干部提拔必须有一半以上从执法质量全局前四分之一名单中产生”。制定实施《萧山分局法制线奖惩评估办法(试行)》,从执法源头、执法过程、执法结果、执法制度运行等方面科学衡量派出所中层领导和法制员实绩。近三年,萧山分局已提拔重用法制大队、审案大队民警和所队法制员15名,一线执法优胜民警32名,有5名积分在后四分之一的民警被直接否决。

▍执法管理中心工作区

一边严格考核制度,一边强化业务培训。通过深入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萧山分局专门研究出台了新老六条刚性措施、“十个一律”等制度,实现在2018年该类信访投诉件同比51.3%断崖式下降的基础上,2019年同比再下降48.1%。特别是,在推出了“当一天法制民警”“评一起疑难案件”“瑕疵案件面对面点评”等一系列培训提升活动后,有效提升了办案民警法治思维和执法理念。

▍瑕疵案件点评会

有了刚性举措“加持”,萧山分局还连续32个月坚持考试评估,让执法主体能力“不得不提升”。每个月第二周的星期二,是萧山分局的“法制考试日”,参考名单提前一天随机抽取公布,考试结果全局通报并纳入考核。截至目前,已有1170人次中层干部和1445人次办案民警参加,倒逼民警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法制知识。在常态化考核测试的推动下,萧山分局已有104人取得高级执法资格,43人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市组织的执法能力测试中,萧山分局更是包揽了局领导序列第1名和队所领导序列前6名的好成绩。

▍每月法制考试

提升办案效能   突出执法机制改革

突出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就是要把隐形的、软性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抓出硬性、显性的效果。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民警按规范执法办案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办案效能。

建成使用面积达1万余方的集中办案基地,是萧山区公安分局在全省率先试水的创新举措。

▍集中办案基地

该基地设置了办公、审讯、监管、协作、警示、询问、生活7大功能区块,落实专案支部、专业审查、专案关押、专门约谈、专人驻点、专题教育、专项保障7大举措。通过推进专业化办案,萧山区公安分局出台刑事案件侦查办理正、负面清单,建立专业警种为主侦办的重大刑事案件侦办机制,有效破解刑事侦查力量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打击质量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2017年,受立案制度改革被列为杭州市委重点改革任务之一,萧山分局作为全市受立案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以接报案中心为载体,规范完善受理、移交等系列制度,出色完成了市委重点改革任务。在运行“一体化办案平台”以来,分局逮捕协同率、移诉协同率始终保持100%。另外,还先后完成了政法一体化办案立案监督协同试点和“一体化”管理、“换押式”移交、“规范化”处置的刑事案件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的建成和使用。

▍涉案财物管理中心

利用数字赋能   突出执法效率提升

随着智慧警务逐渐大展手脚,萧山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完善执法服务中心功能,利用互联、政府、公安、移动等网络平台、APP,统一承担全局非核心办案职能,实现除外出取证外其他办案工作可在执法管理中心全部完成。

以“远程审讯”为路径,实现“零距离”审讯指挥。通过平台,可实现远程提审、远程询问、远程传讯、远程辨认、远程示证、远程告知、远程指挥7大功能,受到基层民警广泛欢迎。

▍远程审讯系统

此外,萧山分局还构建了以分局办案指挥室为核心,辐射全局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等全部询(讯)问室的“前台审讯、后台指挥”审讯指挥模式,实现审讯过程实时掌控、实时指挥。一年半来,完成远程审讯、传讯1200余人次,远程告知3000余人次,为办案民警节约单位和羁押场所间路途时间1万小时,受到广泛欢迎。

▍前台审讯,后台指挥

以“警情分流”为抓手,实现“非警务”源头减负。在萧山区委政法委的支持下,萧山分局紧紧围绕主体责任落实,依托“四个平台”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将重复报警率、调解员配备、民间纠纷调处参与率等纳入全区平安村(社区)考核,有效压实了镇街、村(社区)的主体责任,从警情源头为基层民警减负。同时,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研究制订《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非警务类警情分流处置规范(试行)》,为民警执法提供支撑。2019年,萧山分局110联动分流警情4.6万余起,同比上升20.89%

▍新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