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再次听到这句已封尘脑海十余年的熟悉声音,陆某凤略显浑浊的双眼突然明亮起来,母子重逢,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喜悦之色再难遮掩……
因家庭矛盾,陆某凤离家出走十余年,流浪在临安街头。临安公安分局於潜派出所民警对她热情相助,和风细雨帮她打开心结,终使其与儿子团圆。 信息全无 身份成迷 8月11日,临安公安分局於潜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位女子流浪街头,寻求帮助。 当日0点40分,值班民警杨仁勇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到达现场后,发现一女子神情呆滞站在路边。“大姐,您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啊?”杨仁勇上前询问,大姐说话含糊不清,并不能清楚表达出自己的个人信息,交流半个多小时并没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深更半夜,考虑到大姐独自一人在外不安全,杨仁勇将大姐带回所安顿休息,并给大姐送上水和面包。 “您家在哪里?有没有家人的联系方式?”杨仁勇指指大姐的裤子口袋,提醒她是否有家人的联系方式。可是大姐仍无法清楚表达,要帮助大姐找到回家路,关键是确定大姐的身份,这一问三不知,该如何是好?杨仁勇耐心跟大姐聊天,从拉家常入手,关注着她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试着从细微处找到线索。 经过几个小时的耐心沟通,杨仁勇仍然没有获得关键信息,期间杨仁勇带着大姐到昌化、於潜等地走访寻找线索,同事通过视频追踪、走访排查,依旧一筹莫展,大姐的身份信息成迷。 靠两个字 获取信息 有着13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杨仁勇,碰到过形形色色的难事、琐事,对于群众的事,无论大小从不轻易放弃。杨仁勇继续拉着大姐聊天,从平时吃什么聊到平时去哪里,再到小时候最喜欢到哪里,突然从大姐口中的两个音,找到关键线索:带有余杭口音的“cang qian”。杨仁勇眼前一亮、趁热打铁,继续问题。“大姐,你在仓前有亲戚吗?”大姐点了点头。“那你也是仓前人吧!”大姐继续点头。“仓前哪个村?”杨仁勇紧接着问。“***村。”大姐无法说清楚村的全称,但能说出村的大致发音。 杨仁勇根据大姐提供的信息,通过系统查看,反复排查比对和分析研判,终于在海量信息中找到一个信息高度吻合的人物:一位名叫陆某凤的女子,姓氏相同、年龄相仿,且籍贯是余杭,杨仁勇指了指电脑上的照片,问道:“大姐,你认识这个人吗?”“儿子!”大姐很快认出了照片中的男子是他儿子。 杨仁勇马上通过当地派出所,联系上了大姐的儿子蒋先生。可是老人却不想回家,至于不回家的原因,她沉默不语。“大姐,如果你不想回家,让你儿子来临安见你一面吧!”杨仁勇调整方式继续沟通,而后大姐表示同意回家见儿子。 失散母子 终于团聚 8月11日13时许,杨仁勇驱车将陆大姐送到余杭仓前派出所,她的儿子蒋先生早已在派出所门口等着,看到母亲下车后,蒋先生立即上去拉住她的双手,激动地说道:“妈!我找了您十几年都没找到,你到底去哪里了!”看到重逢的儿子,大姐只是默默流泪,沉默不语。“感谢警察!太感谢了!是你们让我们母子团聚。”蒋先生连连对杨仁勇表示感谢。 原来,离家出走的大姐今年53岁,余杭仓前人,丈夫早已去世,十余年前因家庭矛盾她选择离家出走,刚开始在工厂打工,失业后选择在临安流浪,长年居住在桥洞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每当遇到派出所民警巡逻检查时都会刻意躲避。虽念着儿子,但心中的结让她从未踏上回家的路。分开十余年,母子重逢脸上难掩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