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公安局 时间:2020-02-28 10:51:10 阅读量:

“这个指令抓紧下发!”

“临安检查点的情况怎么样?”

“路上车流的数据有没有报上来?”

“这几个点位警力要增加。”

……


决策室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来去匆匆,会议桌上整齐地码放着各种文件材料,一项项数据、一条条信息在这里汇集,经过一番激烈的“碰撞”后,一条条指令又从这里发出。

决策室外,数十个工位上,键盘敲击声伴随着打印机的摩擦声交相呼应,电话铃声、电台指令此起彼伏,现场指挥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指挥大屏上通过视频图像传回的前方画面,镇定地下达一道道指令。

这里是杭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也是全市公安机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的基地指挥部。

忙碌而有序的情景,这里24小时不停上演。

自全市打响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为高效有序开展防控处置工作,杭州市公安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一办九组”,具体组织实施全市公安疫情防控处置各项工作。

其中的“一办”就是疫情防控处置工作办公室,它依托市局指挥中心设立基地指挥部开展实体化办公, 实行 AB 岗 24 小时运转。

如果说“一办九组”是杭州市公安局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系统的话,那基地指挥部就是这个系统的“中枢神经”。

本意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

而杭州公安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系统的这个“中枢神经”则承担起了参谋部、指挥部、作战部的角色,通俗地说,杭州市公安局所有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布置、进展,都经由这个“中枢神经”来指挥。

要了解这个“中枢神经”,我们从几个人物说起。

时间倒回一个多月前……


郭立峰:亲历疫情防控工作“从零起步”的全过程

2020年1月21日,凌晨,生活和工作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已经入睡。杭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灯火通明,郭立峰正在和同事们一起研究疫情防控工作。

所有人员脸上凝重的表情,预示着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

疫情当前,时间就是生命。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也是之后30多个不眠之夜的开始。

郭立峰是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面对严峻形势,他率领支队民警第一时间勇挑重担,根据市局党委部署,牵头承担起疫情防控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建、运行、协调等千头万绪的任务,全力投入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阻击攻坚战。

参战37天来,郭立峰和专班成员夜以继日地分析数据形势、起草工作指令、思考防疫难点、提出科学建议……亲历了疫情防控工作“从零起步”的全过程。

同事梳理了郭立峰和专班疫情防控期间的部分工作动态:

1月21日,在市局领导的指示下,通宵达旦会同相关职能警种研商疫情防控工作。

1月22日,第一时间下发了《市局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范处置工作的通知》。

1月23日,马不停蹄地前往疫情防控一线,和兄弟单位一同拟定疫情防控的27条具体工作措施意见……

1月24日(除夕夜),下发通知,在全省率先取消全市新春佛教文化旅游活动等各类大型活动。

1月25日(年初一),市局疫情防控专班成立,郭立峰和专班成员第一时间进驻,迅速实现快速高效、紧张有序的运作。

1月28日(年初四),指导全市启动128个防疫检查点。

2月2日,出台《杭州市公安局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十个一律”的通告》。

2月5日,指导全市135个防疫检查点全部开展双向查控。

2月9日,着手布置杭州公安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举措。

2月19日,全市除12处省际检查点以外的所有防疫公路检查点全部撤销。

……

期间,郭立峰带领专班制定1个总方案、2个子方案和30个补充通知,制定实操性工作措施500余条,制作工作流程图16张,汇总各类表格400余张,汇总整理市政府指挥部下发的各类政策50项、查控数据116批2万余条,完成交办任务100余件。

这些数据的成果,既有市局党委的顶层设计,也有郭立峰和整个专班团队的辛勤付出。

正是这一组组的鲜活数据,支撑起了杭州公安疫情防控的“最强大脑”,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即时的支撑,为基层落实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保障。

今天为了采访郭立峰,我们一直从早上9点等到了中午12点。这期间,他不停地参加疫情防控研商会议,和同事们分析各类数据,讨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措施。

“疫情瞬息万变,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一时间因地制宜落实好、执行好上级的指示意见。”郭立峰一边扒着饭盒里的饭,一边向我们介绍,“要从顶层设计上让基层部门第一时间掌握(疫情防控)工作方向,才能确保疫情防控效果的最大化。”

这期间,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新的指令下发,然后第二天上午观察社会面的情况,社区警情的变化、人流车流的增加,上级有什么新的指示?群众有什么利益需求?各类信息汇总后进行研判,下午讨论第二天的工作部署,出台通知文件,连夜下发各地执行,周而复始……

“每次指令下去之后,全市的社会面情况都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郭立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事例:除夕当天,市局果断下发方案取消全市新春佛教文化旅游活动等各类大型活动,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第一时间让这个城市安静了下来。

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郭立峰和同事们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变化:企业开始复工了,商店开门了,路上的人流车流也慢慢多了起来,市民的生活正在慢慢恢复正常……

凌晨四点,结束这一天忙碌的工作后,郭立峰坐在椅子上看着武汉疫情的视频,流露出平日从未展现的伤感:“影响太大了,太心痛了,公安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的事情”。

这是出自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突击队:所有的才华,都是码在指尖上的时间

了解这个“中枢神经”,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另外一个团队——治安支队青年突击队。

“我又要见到凌晨四点的婺江路了。”24岁的王羽佳舒展了一下筋骨,和同事开起了玩笑。

她是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从1月21日开始,她和同事就“驻扎”在了单位,一直没有回过家。

这段时间,工作到凌晨四点已经成为了这个青年突击队每一名成员的常态。

治安支队青年突击队共有成员29人,平均年龄35岁,王羽佳是年纪最小的一个。

因为此前有过多次统筹大型活动、任务的经验,这次疫情期间,治安支队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起了“信息中枢”的任务。

听起来这后方的工作似乎没有一线警力面临风险那么大,但实际上,王羽佳和同事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绝不比一线人员小。

作为全市信息的中枢,这个“最强大脑”必须24小时运转,既要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上级,又要第一时间把上级的指令和通知发布下去。

疫情的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青年突击队的成员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王羽佳说,以往值班的时候还分AB班,同事们可以轮岗,但这次情况特殊,每个岗位都有一定的专业性需求,加上轮换可能产生时间差,每个人都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找人来替换或帮忙。

这时候,既有安保工作经验,又相对身体素质好的年轻队员就首当其冲了。

“每天忙到凌晨三四点睡觉是常事,早上一般七八点就要起来。”就在很多人抱怨这个春节变成“肥宅”的时候,这群平日里还被父母宠爱着的大孩子们却反而瘦了一大圈。

队员王轶超说,头几天还偶尔抽时间和家里人发发微信,聊上两句,后来工作量实在太大,连微信都经常来不及看,有时候过了好几天才有空翻看消息,却发现爸妈发的一些图片、视频都过期了,没法打开。

“他们也知道我忙,很少给我打电话,偶尔发消息,就是叫我注意身体。”

虽然疫情期间市局的后勤保障很给力,一日三餐和夜宵都有保障,但是因为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突击队的成员们往往没法准时赶上饭点,考虑到方便省时,泡面就成了最佳选择。

“这一个月,我好像把这辈子的泡面都吃完了。”采访的时候,队员王伟捧着一盒泡面,一边打趣自己,一边还紧盯着电脑屏幕。

到底有多忙?

负责数据汇总和收集的秦易煊举了个例子——每天队员们要搜集、分析、研判的数据分类有100多项,每一项又分为二三十个小项目,就拿“入城人流”一项来说,全市11个地区分别流入多少,人员是从省外还是省内来,都要进行区分、归类。

在这样海量的数据里,如何将有用的数据筛选出来,如何进行归类分析,如何通过研判决定其重要性,都是极其复杂和精密的。

这些经过筛选和研判后的数据,就是杭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走向的重要参考。

到目前为止,“最强大脑”已经传达上级指令101条,发布补充通知33个,其中最多的一天,连发了5条指令。

“要确保每个数据都精准有效,就要求我们要非常非常仔细。”这对突击队每一个队员的自我调节力和工作能力,都是考验。

当然也有累到崩溃的时候,这种时候,同事们之间往往会互相开开玩笑,来释放一下压力——

“天天对着电脑,你看看我的头有没有秃?”

“没想到还能在办公室见到你素颜的样子。”

“红烧牛肉和海鲜大餐(方便面),你要选啥?”

更多的时候,队员们之间会互相加油鼓劲。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份荣誉。

每天清晨,他们都会拉开窗帘看看办公室外的马路,车流有没有多一点?沿街的店铺有没有开门?杭州的情况是不是又好了一些?

他们说

等疫情过去了

最大的愿望就是睡个大懒觉

再吃一顿妈妈做的饭


战疫背后丨这里是杭州公安战疫系统的“中枢神经”

来源:市公安局

2020-02-28 10:51:10 阅读量:

“这个指令抓紧下发!”

“临安检查点的情况怎么样?”

“路上车流的数据有没有报上来?”

“这几个点位警力要增加。”

……


决策室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来去匆匆,会议桌上整齐地码放着各种文件材料,一项项数据、一条条信息在这里汇集,经过一番激烈的“碰撞”后,一条条指令又从这里发出。

决策室外,数十个工位上,键盘敲击声伴随着打印机的摩擦声交相呼应,电话铃声、电台指令此起彼伏,现场指挥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指挥大屏上通过视频图像传回的前方画面,镇定地下达一道道指令。

这里是杭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也是全市公安机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的基地指挥部。

忙碌而有序的情景,这里24小时不停上演。

自全市打响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为高效有序开展防控处置工作,杭州市公安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一办九组”,具体组织实施全市公安疫情防控处置各项工作。

其中的“一办”就是疫情防控处置工作办公室,它依托市局指挥中心设立基地指挥部开展实体化办公, 实行 AB 岗 24 小时运转。

如果说“一办九组”是杭州市公安局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系统的话,那基地指挥部就是这个系统的“中枢神经”。

本意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

而杭州公安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系统的这个“中枢神经”则承担起了参谋部、指挥部、作战部的角色,通俗地说,杭州市公安局所有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布置、进展,都经由这个“中枢神经”来指挥。

要了解这个“中枢神经”,我们从几个人物说起。

时间倒回一个多月前……


郭立峰:亲历疫情防控工作“从零起步”的全过程

2020年1月21日,凌晨,生活和工作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已经入睡。杭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灯火通明,郭立峰正在和同事们一起研究疫情防控工作。

所有人员脸上凝重的表情,预示着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

疫情当前,时间就是生命。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也是之后30多个不眠之夜的开始。

郭立峰是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面对严峻形势,他率领支队民警第一时间勇挑重担,根据市局党委部署,牵头承担起疫情防控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建、运行、协调等千头万绪的任务,全力投入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阻击攻坚战。

参战37天来,郭立峰和专班成员夜以继日地分析数据形势、起草工作指令、思考防疫难点、提出科学建议……亲历了疫情防控工作“从零起步”的全过程。

同事梳理了郭立峰和专班疫情防控期间的部分工作动态:

1月21日,在市局领导的指示下,通宵达旦会同相关职能警种研商疫情防控工作。

1月22日,第一时间下发了《市局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范处置工作的通知》。

1月23日,马不停蹄地前往疫情防控一线,和兄弟单位一同拟定疫情防控的27条具体工作措施意见……

1月24日(除夕夜),下发通知,在全省率先取消全市新春佛教文化旅游活动等各类大型活动。

1月25日(年初一),市局疫情防控专班成立,郭立峰和专班成员第一时间进驻,迅速实现快速高效、紧张有序的运作。

1月28日(年初四),指导全市启动128个防疫检查点。

2月2日,出台《杭州市公安局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十个一律”的通告》。

2月5日,指导全市135个防疫检查点全部开展双向查控。

2月9日,着手布置杭州公安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举措。

2月19日,全市除12处省际检查点以外的所有防疫公路检查点全部撤销。

……

期间,郭立峰带领专班制定1个总方案、2个子方案和30个补充通知,制定实操性工作措施500余条,制作工作流程图16张,汇总各类表格400余张,汇总整理市政府指挥部下发的各类政策50项、查控数据116批2万余条,完成交办任务100余件。

这些数据的成果,既有市局党委的顶层设计,也有郭立峰和整个专班团队的辛勤付出。

正是这一组组的鲜活数据,支撑起了杭州公安疫情防控的“最强大脑”,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即时的支撑,为基层落实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保障。

今天为了采访郭立峰,我们一直从早上9点等到了中午12点。这期间,他不停地参加疫情防控研商会议,和同事们分析各类数据,讨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措施。

“疫情瞬息万变,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一时间因地制宜落实好、执行好上级的指示意见。”郭立峰一边扒着饭盒里的饭,一边向我们介绍,“要从顶层设计上让基层部门第一时间掌握(疫情防控)工作方向,才能确保疫情防控效果的最大化。”

这期间,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新的指令下发,然后第二天上午观察社会面的情况,社区警情的变化、人流车流的增加,上级有什么新的指示?群众有什么利益需求?各类信息汇总后进行研判,下午讨论第二天的工作部署,出台通知文件,连夜下发各地执行,周而复始……

“每次指令下去之后,全市的社会面情况都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郭立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事例:除夕当天,市局果断下发方案取消全市新春佛教文化旅游活动等各类大型活动,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第一时间让这个城市安静了下来。

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郭立峰和同事们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变化:企业开始复工了,商店开门了,路上的人流车流也慢慢多了起来,市民的生活正在慢慢恢复正常……

凌晨四点,结束这一天忙碌的工作后,郭立峰坐在椅子上看着武汉疫情的视频,流露出平日从未展现的伤感:“影响太大了,太心痛了,公安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的事情”。

这是出自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突击队:所有的才华,都是码在指尖上的时间

了解这个“中枢神经”,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另外一个团队——治安支队青年突击队。

“我又要见到凌晨四点的婺江路了。”24岁的王羽佳舒展了一下筋骨,和同事开起了玩笑。

她是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从1月21日开始,她和同事就“驻扎”在了单位,一直没有回过家。

这段时间,工作到凌晨四点已经成为了这个青年突击队每一名成员的常态。

治安支队青年突击队共有成员29人,平均年龄35岁,王羽佳是年纪最小的一个。

因为此前有过多次统筹大型活动、任务的经验,这次疫情期间,治安支队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起了“信息中枢”的任务。

听起来这后方的工作似乎没有一线警力面临风险那么大,但实际上,王羽佳和同事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绝不比一线人员小。

作为全市信息的中枢,这个“最强大脑”必须24小时运转,既要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上级,又要第一时间把上级的指令和通知发布下去。

疫情的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青年突击队的成员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王羽佳说,以往值班的时候还分AB班,同事们可以轮岗,但这次情况特殊,每个岗位都有一定的专业性需求,加上轮换可能产生时间差,每个人都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找人来替换或帮忙。

这时候,既有安保工作经验,又相对身体素质好的年轻队员就首当其冲了。

“每天忙到凌晨三四点睡觉是常事,早上一般七八点就要起来。”就在很多人抱怨这个春节变成“肥宅”的时候,这群平日里还被父母宠爱着的大孩子们却反而瘦了一大圈。

队员王轶超说,头几天还偶尔抽时间和家里人发发微信,聊上两句,后来工作量实在太大,连微信都经常来不及看,有时候过了好几天才有空翻看消息,却发现爸妈发的一些图片、视频都过期了,没法打开。

“他们也知道我忙,很少给我打电话,偶尔发消息,就是叫我注意身体。”

虽然疫情期间市局的后勤保障很给力,一日三餐和夜宵都有保障,但是因为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突击队的成员们往往没法准时赶上饭点,考虑到方便省时,泡面就成了最佳选择。

“这一个月,我好像把这辈子的泡面都吃完了。”采访的时候,队员王伟捧着一盒泡面,一边打趣自己,一边还紧盯着电脑屏幕。

到底有多忙?

负责数据汇总和收集的秦易煊举了个例子——每天队员们要搜集、分析、研判的数据分类有100多项,每一项又分为二三十个小项目,就拿“入城人流”一项来说,全市11个地区分别流入多少,人员是从省外还是省内来,都要进行区分、归类。

在这样海量的数据里,如何将有用的数据筛选出来,如何进行归类分析,如何通过研判决定其重要性,都是极其复杂和精密的。

这些经过筛选和研判后的数据,就是杭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走向的重要参考。

到目前为止,“最强大脑”已经传达上级指令101条,发布补充通知33个,其中最多的一天,连发了5条指令。

“要确保每个数据都精准有效,就要求我们要非常非常仔细。”这对突击队每一个队员的自我调节力和工作能力,都是考验。

当然也有累到崩溃的时候,这种时候,同事们之间往往会互相开开玩笑,来释放一下压力——

“天天对着电脑,你看看我的头有没有秃?”

“没想到还能在办公室见到你素颜的样子。”

“红烧牛肉和海鲜大餐(方便面),你要选啥?”

更多的时候,队员们之间会互相加油鼓劲。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份荣誉。

每天清晨,他们都会拉开窗帘看看办公室外的马路,车流有没有多一点?沿街的店铺有没有开门?杭州的情况是不是又好了一些?

他们说

等疫情过去了

最大的愿望就是睡个大懒觉

再吃一顿妈妈做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