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9100X/2015-000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杭州市公安局 | 发文日期: | 2015-02-27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码: |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市公安机关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公安部党委“四项建设”的总体部署,以打造“品质治安、法治公安、满意民安”为总目标,以推进信息化条件下警务实战体系建设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四项建设”三年规划,全面推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确保杭州公安工作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杭州公安工作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2015年全市公安工作思路如下:
一、打击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紧紧围绕“快破大案、多破小案、严控发案”目标,不断提升破案打击效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主题式打击。对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车、通讯(网络)诈骗等侵财犯罪,继续在全市开展主题式打击行动,加强上下贯通的破案攻坚,力争通讯(网络)诈骗打处实绩位居全省前列。对环食药违法犯罪,广辟线索来源,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适时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切实提升打击实效。二是滚动式打击。在开展“春雷”行动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季度不同时期违法犯罪规律特点,分阶段集中开展有针对性地打击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以及“黑、拐、枪”和 “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掉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确保刑事立案总量继续实现“零增长”,刑事犯罪移诉数高于上年,命案和五类案件破案率不低于95%。三是集群式打击。对严重经济犯罪,特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金融诈骗、非法传销、制假售假等犯罪,以集群战役为主战模式,加强深挖打击,增强打击效果,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二、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安全、规范、有序”这一目标,以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为导向,大力加强源头管理、过程管理、节点管理,确保不发生有重大恶劣影响的公共安全事故。一是强化交通秩序治理。把“安全、畅通”作为交通管理的核心任务,坚持“控大防小”不放松,充分运用法治方式、科技手段和社会力量,全面构建道路交通治理新体系,确保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指标保持“零增长”。加强疏堵保畅,针对地铁施工、道路施工带来的交通拥堵压力,深入推进交通治堵工程和“智慧交管”建设,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和秩序管理,推广社区交通共治机制,深化“三改一建”活动,提高民警上路率、管事率和现场执法率,最大限度地缓解行车难问题。加强严管严控,加大对“三客一危”、微型面包车、电动车、工程运输车等重点车辆的管控力度,从严查处酒驾、毒驾、无证驾驶、闯红灯、无序插车、逆向行驶、违规停放车辆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长效治理交通恶习、陋习,以持续高压态势促进交通秩序的好转。加强宣传教育,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抓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宣传活动,运用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二是强化消防秩序治理。强化责任,进一步推动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严格实行建设工程消防设施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强化管理,大力推进“数据消防、智慧消防、诚信消防”建设,深化消防“网格化”、“户籍化”管理,特别是加强对火灾事故多发的出租房、群租房和“低小微”、“多合一”企业管理,严控火灾事故。强化整治,加大对“城中村”、“三合一”场所、棚户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分级治理机制,确保火灾事故主要指标保持“零增长”。三是强化大型活动安全秩序管理。推动建立自发性群众活动和促销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和相应机构,出台管理办法,落实主办单位的主体责任、属地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主管责任、公安机关的监管责任,健全大型活动、群众自发性活动风险评估制度。切实加强现场踏勘、安全检查、现场管理、应急准备等工作,加快推进人流密度自动监测预警等系统设备的配备,探索建立人流超量预警应对机制,确保活动现场绝对安全。坚持安全与利民并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警卫工作,完善路线警卫勤务模式,优化现场警卫形式,实现安全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主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系统完备、公正高效、监督有力的执法办案体系,进一步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确保民警有责涉法信访案件、执法过错实现“零增长”。一是抓办案制度。探索试行主办侦查员制度,突出侦查员在侦查办案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主办侦查员对所办案件全程负责、终身负责。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从侦查工作一开始,就严格按照审判的标准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确保侦查、移送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二是抓管理监督。以完善执法管理中心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执法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办案的前端管理、流程管理和精细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减少执法过错和执法风险。全面实行执法办案积分制,出台全市统一的积分结果刚性运用规定,激励民警“想办案、多办案、能办案、办好案”。深入推进预审机制改革,加强内部审核把关。健全执法责任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干预执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执法责任清单制度,严格落实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责制,以严肃的责任倒查来确保执法质量。三是抓执法公开。推进职权职责公开,牢牢抓住编制政府权力清单这一契机,全面公开公安机关各项权力依据和职责边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进办案公开,健全完善执法信息查询系统,不断丰富公开办(处)理、公开认定、公开听证、说理执法等公开方式,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监督权。推进办事公开,通过进一步丰富“网上办事大厅”功能,丰富短信告知、“官方微信”等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在线预约、咨询、申请、受理、进度查询服务。推进管理公开,针对旅馆、网吧、娱乐场所、易制毒化学品等经营单位,健全积分、等级管理制度,在行业内部公开积分、等级和检查、处罚情况,实现行政管理向同行业公开。
四是抓执法培训。建立健全分层次、分类别、多维度的执法能力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各类法律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广大民警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尤其是适应警察出庭作证要求,加强出庭作证能力培训,提升现场表达能力、抗辩能力和心理素质。加大对领导干部法律培训力度,全面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定期集中安排领导班子成员专题法律学习。继续抓好执法资格等级认证管理工作,并严格落实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结果与干部提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相挂钩制度,激励民警自觉、自主学法